孝乃中国古代子女善待父母长辈的伦理道德行为的称谓,是人们对父母养育之恩进行感谢和回报的具体体现。孝道,即人们行孝的原则,是对子女善待父母长辈的伦理道德行为的规范性要求,被古人视为一切道德之根本和普通百姓做人的基本准则,成为我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内容。将家庭伦理中对父母的孝道转移到社会中,就是对他人和社会恩情的回报,是感恩思想的进一步扩展。因此,就感恩思想的形成过程而言,家庭伦理中对父母长辈的孝道,是一个人感恩意识形成的起点,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对万事万物发自内心的感谢和热爱,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社会和大自然,促进人、社会和大自然的健康、和谐发展。但在当前青少年群体中,这种以践行传统伦理价值核心的“孝道”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意识和行为却被逐渐淡化,替之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对父母恩情的漠视。近年来,一些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忘恩、负恩的事件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显现在公众面前,进一步引起我们对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反思。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匮乏,反映出的是我们教育的错位尤其是感恩教育的缺失。因此,反思、挖掘当前青少年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已成为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