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信念的拓展
信念>行为>成果三者关系中,成果的增加必须有信念的扩展来匹配。否则,即使运气好获得了大成果,也很难守住。
要取得大的成果,必须拓宽信念。信念就象一个框子,它决定了能放多少成果在框子里面。如果信念不改变,行为就不会改变,从而成果也不会改变。同样的行为,重复100次也不会产生新的成果。
所谓固定信念、固定行为,并非就是贬义词。固定信念是指“我”在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固化而成的信念。固定行为则是固定信念下产生的行为。在固定信念和固定行为下处理事情,“我”会觉得有把握、觉得安全,而一旦事情的出现或发展超出了“我”的信念的固定范围,“我”就觉得不安全、不舒适,自动化地对之抗拒。固定信念、固定行为没有改变,成果也就是固定的,这样“我”也是不可能改变(进步)的。
改变信念,不是把原有的信念赶跑,换成新的信念,而是在我们原有信念的基础上拓宽我们的信念氛围,能够容纳更多的选择和特质,也就是打破固定信念的外壳,使之能够延伸,覆盖更宽的区域。比如说,有才能的人常常自以为是,难以管理和交流。如果我们用“我”的固定信念去要求他们,结果常常是对方不接受而选择离开。如果想用这种人并发挥其才干,我们就要打破“我”的固定信念,拓宽“我”的信念,接受那些令“我”不爽、原不接受的对方的一些特质,这就是信念的拓展。拓展了信念,“我”才会尝试去学习用这些人才而产生行为,否则连行为都不会产生。尝试的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每次不成功都是“我”学习的机会,通过不断尝试、不断学习,最终我们能够很好地使用人才,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比如说,面对某一件事情,我的固定信念是反对的,我的固定行为就是选择不做、逃避。如果“我”打破固定信念,我们可以选择接受,去尝试一下,还可以选择创造新的可能性!一旦成功,“我”的信念就拓宽了。
学习,是学会知识并付诸于实践,是学而致用。拓展信念后,接着产生不同于原来固定行为的新行为。新的行为有可能产生预期的成果,也有可能得不到预期成果甚至是零成果,即失败。在每一次失败的尝试过程“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直至获得预期成果。一旦取得预期成果,“我”就因为获得了成功的经验而让新的信念氛围固化下来,这样信念就得到了拓宽。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学习,“我”不断地拓宽自己的信念,并不断产生行为,从而不断地取得更大的成果。
信念的拓宽就是接纳新的信念,那么是不是什么都接纳呢?当然不是。是否接纳某种信念的判断标准是这种信念是否能够产生我们所需要的成果,即选择的依据是成果导向的。因此,虽然我们需要打破我们惯有的信念,但依然需要有自己的判别能力,明确自己的目标再去选择。如果我们自己的经验和i分析能力不够,可以借鉴自己所了解的人的辨别能力来选择是否接受某种新的信念。
信念的拓宽,往往会带来不舒适和不安全感,我们往往会本能地抗拒,因此我们首先要放弃抗拒,接受新的选择。但是放弃抗拒不是迷失自我,是在明白自己要什么、做什么的前提下的放弃。“为道日损,损之又损”的最高目的是让我们的能力进入无为的境界,做一个通达的智慧人。这个过程往往是伴随危险的,因为我们一旦放弃抗拒,放弃以往的原则,就很容易被外物所惑,被精神控制,在无知中成为别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