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进会,田进会讲师,田进会联系方式,田进会培训师-【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田进会:郎咸平:日本消费类电子企业为什么会走下坡路?
2016-01-20 9270
??

我们该如何发展电子产业?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借鉴我们的邻国日本发展我们的电子产业。但近几年日本已经逐渐退出电子类快速消费品,人们开始怀疑学习日本经验的必要性,其实这是一种误导,在《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中,我详细的分析了日本企业究竟是出了哪些问题才导致一路下滑的,今天在此与读者原文分享。我们要完全相信,日本的电子产业下滑,正是我们企业的一次大机遇,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讲,还是要先把基本功练扎实为好,厚积薄发。

日本电子产业五大巨头——日本电气(NEC)、松下电器(Panasonic)、富士通(Fujitsu)、夏普(Sharp)和索尼(Sony)——在过去12年里市值蒸发了2/3,其中日本电气(NEC)的市场份额在过去10年中下跌了90%。
日本消费类电子企业巨额亏损:2011年,夏普(Sharp)预计亏损38亿美元,创自1912年成立以来的百年之最;索尼(Sony)宣布亏损将会达到5200亿日元,约合64亿美元;松下电器(Panasonic)更创下年度亏损102亿美元的日本制造企业亏损纪录,并计划出售东京分公司业务以减少部分损失;日本电气(NEC)预计亏损13亿美元,计划裁员1万人;理光也面临6亿美元的亏损。而2012年2月27日,日本芯片巨头尔必达更是申请破产保护,成为日本制造业史上的最大破产案。
因此,各路媒体都在解读为什么日本消费类电子企业会出现巨亏,总结一下一共三条:地震、日元升值、创新能力不足。媒体水平就这样,我们不必苛责,可是若连专家,甚至索尼中国区总裁也这么解释就有问题了。
一场地震就能把日本制造业震垮吗?怎么可能!坏掉几个工厂不可能摧毁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和技术,厂房没了重新造就是了。按照媒体的这种逻辑,把硅谷和华尔街的房子拆了美国就没有信息技术和金融帝国了吗?地震最多只能解释当年的亏损,可是日本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索尼已经连续4年亏损又如何解释呢?此外,尼康和佳能受影响也很大,日本地震和泰国水灾导致它们的生产停滞,但是它们两家当年都是盈利的,佳能增长14%,尼康预计翻倍。
日元升值理论就更站不住脚了。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科技业近年来存在着所谓的“加拉巴哥群岛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局限于日本本身的规格和标准,企业不愿意走向海外,比如手机,所以这也导致了本地市场消化了绝大部分的产量,因此不受日元浮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已经实现生产本土化,不受日元浮动的影响。个别核心零部件虽然在日本生产,但是传导到终端产品本身影响很小。首先,高技术产品附加值很高,都不是成本敏感型的;其次,它不仅仅影响日本企业,也同时对竞争对手产生影响。
第三种观点说日本企业没有创新,而且这种观点好像还蛮有市场。前面两种观点都容易理解,地震和日元升值都能看得到,但是日本企业真的没有创新吗?你们会这样想是因为你们对日本太不了解,事实上在电子技术的很多领域日本都处于最前沿。
液晶面板技术最先取得突破是在日本,因为日本当时不看好这个投资风险高的产业,这才让韩国抢占了先机。而且松下当时有更加先进的等离子屏幕,但由于采取封闭战略,拒绝向同行转让技术、发布标准,导致等离子行业投资和研发不足,最终才导致市场占有率不高。当时,两者成本相当,但等离子屏幕具有明显优势:第一,等离子屏幕当时在大小上不受限制,而液晶面板技术在当时还不能用来做大屏幕的电视。第二,色彩显示、反应速度上等离子完全胜过液晶,尤其是显示夜景。等离子屏幕市场占有率很低是因为性价比,但是这两项显示技术确实都是在日本取得突破的。
在手机屏幕方面,夏普最先推出裸眼3D显示技术。在计算机领域,NEC有着一流的研发能力,当时和IBM竞争超级计算机的头衔,NEC的技术是日本太空卫星计划成功仰仗的重要环节。
在光学领域,韩国的三星电子和日本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日本几乎垄断了高端照相机和摄像机行业,在没有新的技术革命情况下,三星没有任何机会。
在传统汽车制造方面,日本1981年生产的轿车和商用汽车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5.2%和45.1%,直到现在韩国的汽车发动机都是合资的。
所以说日本没有创新能力这样的结论并不成立。你不能因为日本没有苹果这样的公司就说它没有创新,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苹果。那么,日本企业的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经过分析我发现,其实是因为它们普遍得了我们的国企病。

第一,领导体制僵化,决策滞后导致错失良机。领导体制僵化是日本公司的最大顽疾。在日本文化中,社长地位至高无上,别人不能提出批评意见,不存在质疑、反省和检讨。人员晋升讲派系、论资排辈。在位的人犯了错误,到下一任才显现出来,最后往往不了了之。这和我们的国企很类似。
正是这种体制导致企业决策低效,领导者害怕承担责任而普遍采取保守策略。1999年东芝、松下、三菱、索尼等日系手机进入中国,由于竞争激烈,日系手机市场份额不如预期,这时候该做的是分析原因,继续攻关。但是,2005年东芝总部率先决定撤出中国,索尼、三菱、NEC随后逐步退出,到2008年1月所有日本手机全部撤离中国。2008年之后智能手机开始普及,2011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达1亿部,是日本手机产量的3倍。目前已有三家日企,索尼、夏普、NEC,经不住诱惑又回来了。但是智能手机市场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了,日本已经失去这个市场,这是典型的企业决策失误。
日本的每个集团都是大国企,下面的公司没有自主权。索尼的前任总裁出井伸之曾经讲述过自己执掌索尼十年间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我国官僚企业的作风。美国的索尼音乐公司和索尼电影公司都不属于电子产品行业,总部根本不懂如何管理它们。但出井伸之到美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健全日本总部对索尼美国公司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从人事权到财权统一收回。索尼旗下的米高梅媒体公司的绝大部分电影生产业务被取消,一旦投资额超过100亿日元(在当时也就1亿美元),必须经过他本人同意。目前,索尼美国电影业务的利润率在1%以下。
第二,用合并、重组代替淘汰、破产,掩盖问题。日本企业的奇怪之处在于,它们特别喜欢超大型的财团,所有东西都要集权控制。“索尼株式会社”承担着集团总公司的职能,下辖索尼生命保险公司、索尼人寿保险公司、索尼银行、索尼金融控股公司、索尼电影公司、索尼音乐公司,以及全世界各地的索尼分公司等,此外还有4700多家供应商。三菱、三井、松下等同样也都是大财团,业务涉及日本的方方面面。
大集团内部盘根错节、关系复杂,经常让几个亏损的企业重新组合到一起,发挥规模优势。2011年8月,为应对三星的挑战,索尼、东芝、日立在日本政府牵头下合并了中小尺寸面板企业,随后瑞萨、富士通、松下三大半导体厂商也计划合并旗下芯片业务。这其中,瑞萨本身就是由多家日企合并而来的。
“抱团取暖”是日本企业的长项,但是当众多日企都要依靠这个长项谋生存的时候,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这只不过是日本消费电子企业走向衰落的又一个明证。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的大财团已经形成了垄断,让中小企业没有存活空间,结果出现组团式衰落。
本文摘自我的《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东方出版社)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南通站 nt.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