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在干什么?著名财经人物叶檀女士就安邦大跨度的资产国际化进行解读,认为负债人民币化,资产国际化,是一种看空人民币、看多国际资产的标志性举动。表象来看,这种逻辑关 系可以成立,但是挖掘表象的背后的原因,则会展现出另一维度的景观,慕雨认为,中国企业的人民币资产国际化大跨步,可以说,是中国从黄土地经济向蔚蓝色经济曲径迂回延伸拓展的隐 蔽手段。
安邦是快速扩张的典型公司,资产膨胀速度令人惊奇。从华尔道夫到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再到比利时百年银行德尔塔·劳埃德银行、荷兰VIVAT保险公司100%股权……不断并购的安邦 保险资产迅速提升,2014年仅仅7000亿元,一年多时间便超过1.9万亿元。
中国的其他企业也一样风云际会。叶檀文中透露的消息称,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交易活动规模为6820亿美元,其中1010亿美元涉及中国买家,占比达15%。中国第一季度的跨境并购交易总 规模为95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6%,境外交易总额超过2014年全年,中国企业(及个人)创下单季海外并购中占比的最高纪录。在当季亚洲最大10笔交易当中,全部都有中国企业的影 子。而到2015年,中国宣布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达到1239亿美元,相比2014年接近翻番,2016年海外并购交易则又可能再翻番。普华永道交易服务部主管David Brown更是预计,“中国海外并 购交易未来几年将会保持50%的增长”。
以此来观,目前中国的资产并购尤其是海外的资产并购迎来了几十年来的高潮阶段。这种投资并购高潮,以消极角度解读,是货币超发、实体不振、借贷成本降低的必然结果。但是,以 中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自己、成全成就他人所造成的一系列经济恶果来看,这种国际化并购的起步,最大的意义在于,中国企业终于理解了主动走出去赢得国际经济主导权的重要作用,这是 从一系列“被开放”所带来的惨痛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在人民币资产国际化配置的同时,是中国外汇储备的急剧缩水,中国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达到3.99万亿美元的峰值后开始下滑,根据中国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末,中国外汇 储备为3.33万亿美元,而11月末1100亿美元降幅创有记录以来最大。2015年全年,中国累计减少外汇储备5126.6亿美元,与宣布的当年用于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的1239亿美元相比,虽然有3000 多亿的外汇损耗之差,但是并不排除未经公布的投资并购金额。以此来看,中国外汇储备的迅速下降,不排除是中国主动进行全球资产投资的结果,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全球化推 进,是中国政府的一种战略决策,而以经济全球化带动的本币国际化,正是中国经济腾笼换鸟的必然步骤,虽然--这一步骤的展开,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从一个侧面可以测度, 中国经济去美元化运作也是在边走边看,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为避免加剧人民币贬值的预期,2016年须严守3万亿美元大关。
从资产国际化配置的角度来说,中国知名的大企业已经成为国际化企业,而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其说是货币超发引发通胀将带来恶果,不如说是中国正在通过政策引导,一边要力图促 进实体经济迅速恢复元气,一边鞭策中国企业快速走出去。因为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是一币两面的结果,那面在上哪面在下关键是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货币超发时代,并购重组是王道 。在全球都将货币当“贴画”印刷不停的当下,如果只有中国把货币当金子使用,结果就是全球都将“贴画”换成了中国的金子,使得中国无金子可用。
欧日大规模发放货币,欧日货币却不贬值,并不仅仅是欧日本国产业经济的信心而已,而是在与中国竞争海外经济。而在中国,人民币适度贬值,可以让中国的出口经济大大喘口气,但 如果大幅度贬值,则会使海外并购、原材料进口、人民币资产的全球配置受到重大的损失。以此视角来度量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仅不会看空和唱衰,而且会看好未来,因为大幅贬值,将失去 国际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期,而不恰当升值,则使中国的出口企业再遭重创。
毕竟,国内的问题围起栅栏就可以自己解决,而国际问题,则只有短暂的战略机遇期,而中国面临的国际问题不是一个小小的跨越和发展问题,而是能否在国际社会继续生存的问题。
负债端的人民币化,让舆论不看好人民币未来的币值,而负债端的中国产业经济,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最大短板。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中国实体经济企业资产负债率约为60%,较2009年上升约5个百分点。“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70%相比,中国企业的债 务水平尚处于合理水平。”债转股正在舆论的波峰浪鼓中争论不休,慕雨抛一个观点,能否债转股或者是否必要债转股,一要看企业和企业利益攸关的员工或中小股东是否需要,另外要看债 务企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和盈利预期,侵犯了中小股东和员工们的现实权益,被证明养着也是等死的企业,债转股就是对股东或利益攸关方极大的不负责任。
从中国社科院的数据看,早在2011年,中国企业负债占GDP比重已达107%。这的确是个令人惊悚的数字,但是在这个数字的背后,我们要警醒的,不是当下明显的纠偏政策,而恰恰是究 竟应该怎样切实避免被再次引入围城?
那些含血带泪的GDP就是这样演绎着今天的结果:《经济参考报》转引WIND统计数据,衡量企业实际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2012年至2014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有265家该指标连续三年为 负值,分别合计亏损了453.83亿元、220.77亿元和420.10亿元。一边是外贸顺差不断,一边是出口商连支付工资、水电气费和生产投入都要从国内借入资金,逆向支付将本国企业的生存土壤 不断恶化到如此这般,难道,这些企业今天不可以得到一些正常的补养吗?
中国企业目前的所面临重重危机,慕雨追本溯源,得出几大主因:
多年来国际产业资本的超国民待遇和不平等竞争导致的中国企业超额收益机会尽失;
以房地产为主导的无序超限投资导致的一般企业资金供给匮乏进而长期营养不良;
以国际财务资本为投资主体的互联网平台经济对实体产业狂风暴雨地侵蚀;
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不当政策使中国企业生存环境恶劣,利润被不断抽血。
翻开历史才能看清当下,透过现象才能认清本质,今天的宽松货币政策慕雨认为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自救手段,正是这种宽松在抵御另一种宽松在拯救中国的实体。至于资本外逃,既然开 发区内老板的护照都被收走,在资本管制的中国,还能有多少可以出逃的外汇使人民币持续贬值下去?
唱衰经济需要有起点的坐标,中国经济今天正走在中点,中点是起点的乱象纷呈,也是终点拨乱反正,唱空、唱平还是唱多,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撑,也需要有双责任的慧眼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