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摩根大通说高端智能手机将出现两个障碍:1.市场饱和度非常高,2.用户升级手机的动力不足,屏幕和摄像头的分辨率已能满足最挑剔的用户。摩根大通认为,用户升级手机的最大理由可能是取代信用卡的“短距通讯芯片”,但这需要商家和银行配合。
在高端市场,据苹果和三星的财报显示,这个增长趋缓的预言不幸言中,已成为现实。手机出货增长趋缓与毛利率下降,将构成对高端智能手机厂商的噩梦。
在中低端市场,一向就是毛利比较低的区域。以国内的四大手机厂商“中华酷联”来说,2012年酷派的毛利率从2011年的17.7%下降至12%。联想在2013年初发布其2012~201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时,才宣布首次赢利。中兴通讯则宣布其2012年终端收入同比下降4.06%。而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公开表示某款机型在欧洲销量增长快,但前提是价格下调。这四家厂商为了摆脱毛利低下的困境,都打起了高端手机的主意,但正如前文所说,高端手机的日子也不好过。
就是号称运作粉丝经济极其成功的小米,其实也在寻找突破口,不过是向下:推出了800元的低端红米机,打破了雷军以前说的“小米不做低端机”的承诺。另外,小米还在其他终端上寻找未来可能的赢利机会,小米希望通过别的路径继续推动小米手机的销售。
智能手机厂商们目前都在寻找突破口,谁能胜出还尚未可知。而与PC相比,智能手机寻求突破口的时间来得有点快。
PC在1995年后进入了一段高速增长期,此轮增长止步于2001年windows XP发布后的两三年。而智能手机市场是从2009年iPhone3GS开始市场趋热的,到目前为止,四年时间都不到。难道智能手机的高速增长期就比PC短命吗?智能手机未来的市场有可能会再有一轮高速增长吗?
PC的增长逻辑有二:1.实际出现的需求,即想拥有PC的消费群;2.主要由软件升级而制造出来的需求。而后一种需求事实上更大。微软推出windows95后,基本上每年都会发布一个更新的windows版本,微软称新版本能提高PC速度。系统升级后,带来的好处是PC能运行更为庞大复杂的软件(包括游戏),坏处就是原来的PC就必须被淘汰。
但智能手机在这方面的需求并不如PC强劲。智能手机的硬件也在升级,但智能手机的硬件升级所带来的更换潮要小得多: iOS升级后,更换手机的热潮不大,安卓系统升级后,更换潮就更小了。
尤其重要的是软件更新——在手机里我们称之为“应用”,但手机的应用更多是为了打发碎片时间,人们不太会利用手机去做很复杂的事情,于是这造成了手机应用虽然有百万之多,但功能相对复杂的应用很少的状况。这就意味着,应用对硬件的消耗迫切度,远远小于PC软件对硬件的消耗迫切度。
智能手机天然就是24小时在线的特征也限制了手机的升级,相对于早期PC大部分运算都需要本地完成的情况,手机里的很多应用,则或多或少都需要“云计算”支撑:部分功能的运算不在本地而在云端完成,所以对手机的硬件能力要求就不那么高。
总之,硬件的大规模升级,本质上是由软件升级驱动的。在PC的世界中,这一点非常明显且成立,但在手机的世界中则不太容易成立。智能手机刚刚发端时,消费者出于好奇及智能手机性能比较差的情况,会频繁地更换手机,但到了硬件相对 “够用”时,这股热潮就慢慢退却了。
PC业的高速发展颇有时日,但它的衰败也很快。在微软推出一个不那么成功的系统Vista后,PC业大致就开始走下坡路,毛利率飞快下降,增长则显得迟缓。
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期的确短了些,但就此而言说它会立刻进入下降通道也为时过早。智能手机依然还有一个支撑,相对于软件升级,我姑且称之为“情境升级”,也就是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利用手机来操控其他设备。这种行为有些可以利用软件做到,有些可能需要手机加入一些硬件的元素。比如本文开始提及的“短距通讯芯片”。
但情境升级的确需要其他行业的企业做配合,双方磨合的过程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智能手机进入增长迟缓期是不争的事实,但就此而认为掉头向下,可能性也不大。
具体到苹果的AppStore和谷歌的Goolge Play这两个应用商店上,其实还有不少潜力可挖。这两个应用商店在发现新应用上做得并不好,如果加以优化,使得用户能更好地发现、安装、使用应用,则会促进更多的用户更换它们的手机,因为手机里应用增多,性能就会下降,就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价值虽然大于桌面互联网,但智能手机今后将迎来一个漫长的低增长周期,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便是乔布斯起死回生,让他在iPhone上再次惊艳世界,恐怕也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