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斌,刘硕斌讲师,刘硕斌联系方式,刘硕斌培训师-【讲师网】
国学 领导力 创新思维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硕斌:唐三藏为什么代表生命修为之“性”?
2016-01-20 16057
       任何一个生命均有阴阳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物质的肉体,一个是精神层面的意识,古人意谓身、心二元。易经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肉身的修炼在道家修为中对应的正是“修命”概念,心意识的修炼对应的则是“修性”概念。后世道家祖师特别强调性、命双修,偏颇是有问题的,所谓“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但修祖性不修丹,万劫英灵难入圣”。
        “性”是什么?不能局限地理解为只是性别,我们所有生命均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由什么决定呢?我们人道可以说是由人性决定的。那人性又是由什么决定呢?佛学用了一个妙词叫“业性”,生命之性包括自己的性别均是有业性决定的。“业”字在所有词组中均蕴含了一个最朴普适的共性意义,即围绕为我价值。一个生命的业性其实就是生命的“我性”,即自我之性,也简称为“自性”。它是一个生命的主宰,生命在所有活动的思维中均是以其作为判断的依据。
        禅宗六祖慧能祖师在《坛经》中对生命体有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生命体就像一座城池:“外有眼耳鼻舌身五门,内有意门,心为地,性为王,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我们的自性是存在心地上的,心之所生为性,心识别万事万物得到的意识体为业识,业识体现出来的性质就是业性,所以性字造字时从心从生。用我们现代的概念来阐释,业识其实就是我们每个生命各自的知识体系,直截了当说就是具不同结构的信息体。因结构决定性质,不同结构自具不同业性。
        不同业性反映了我们各自不同的习性。修为修炼的本质就是转变自己的习性,做一个真实、真心、真诚的人,所谓超凡入圣修成真人。要想转变习性最根本的是要明白自己的习性是怎么造成的,禅宗又谓“见性”。性之根源是从心之起心动念生出来的,要想见性首先就必须明白什么是心,禅宗又谓“明心”。
        唐僧在整个取经团队中是老大,是决策决断者,是现实的主宰和王,所以代表生命之“性”。还没取到经修行未成就时就是自我之性。被自我业性所左右的判断经常是错误的,认不得真实真相,所以经常被各类妖魔鬼怪变幻的境界所惑所迷所擒。由于自我之我性作祟,常常不听弟子的劝诫,特别是大徒弟孙悟空的正见正识,还多次将孙悟空赶走,意谓着赶走了心。孙悟空代表的是生命之心,一个生命非常自我时是没有真心可言的,没有真心做观照是无法洞见真实真相的。
        另外,唐僧的法号初为玄奘,后被太宗根据观音菩萨灵示封为“三藏”。书中十二回有观音菩萨化现机缘时说:“你这个小乘佛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三藏在佛学中是指经藏、律藏、论藏,对应的是佛法中最关键的三个概念:戒、定、慧。经藏对应的是定学,律藏对应的是戒学,论藏对应的是慧学。佛法是帮助众生觉悟之法,三藏涵盖了所有佛法。
        法号三藏意谓取经成功修行圆满成佛,真成佛自然具备佛法三藏,三藏又谓大智慧,也蕴含了性之义。因为众生因自我业性随时随处因缘衍生各类识见,不外乎是断见、短见、偏见等,唯独难有正知正见。要想成就三藏就必须转识成智,转自我业识为智慧观照,引导业性向本性心源回归。
        简单说,性和慧其实就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当下认得真实,就是本性心源,以之观照万事万物之缘就是智慧,就是正知正见,反之,就是自我之我性起用,没有智慧。
        西天取经预指修行,其实并不是非常遥远,识得西天,就在当前当下,所谓佛在西天莫远求,《新华严经论》的作者李长者有句经典之言也是说的这个:“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无边刹海,自他不隔毫端”。
        唐僧以前道号玄奘,何谓玄?似是而非,阴阳不定,神乎其神,世道看来就是神秘。显露在现代文明就是概率论、模糊数学、或然律、可能性、偶然性等等,其实内皆具必然。修为到这个境界还在门外,真登堂入室者天下没有秘密,也无什么密法。大智慧观照,一切寂然显露,前因后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佛法论就是大乘三藏。所以说,唐僧由玄奘到最后的三藏正是时刻见性圆满,成就大智慧之义。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南通站 nt.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