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两年前6月6日的挂牌,畅生家庭创客教育实验室不知不觉已经走了两载岁月,海畅也从短头发萌萌哒小小班宝宝升到长头发美美哒中班小女孩,明年九月就要迈入小学的校门了,畅生家庭教育陪伴了海畅的成长,反过来也可以说海畅的成长一直在推动畅生家庭教育实验室的实践。去年,我们的故事从家庭走向了教育界,乃至走向了教育部、清华大学这样的国家级大讲台,虽然我们经历了一些荣耀,但也给我带来了更多深入的思考。
办家庭创客教育实验室,回到我自己的初心,并不是要追逐这些外界的认可和荣耀,应该和所有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想法是相似的,我希望把自己在产业界多年的经历和体验,为孩子能创造一些尽早接触到高科技前沿的条件,这也是一个纯粹家长的出发点。但缘分的使然,让我从这种本只局限于自家的亲子教育活动,扩大到具备了更广泛的社会性意义。我并不认为是我们的事情做得有多么的出色,而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微弱个体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很有机会能造成的时代性回响。从整个时代的角度来看到我们的实践,无疑这是很有价值的,我也得到了各方很多的肯定,无需再赘言;而翻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时代,我们微不足道的小家努力,也无法迅速造成如此广泛的影响,所以,我很清醒地认识到,对我们的传说实质上也并不是什么难得的传奇,即使收缩回我们小家庭,我们在教育上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仍然非常之多,心中的理想仍然有貌似遥不可及的距离。
无需讳言,我们为女儿创造了很多其他家庭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而这些优势能否给海畅带来好的教育效果,我认为这里面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我们所有的施教者都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因果命题,即使我们对目标的期望是很明确的,我们仍然面对数目庞大的多种资源输入和路径选择,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实践都无法确定那种选择是最好的,更何况女儿将来最好成为怎样的人,我们自己也都还没有很清晰的判断,因此也无法坚信哪些输入和路径选择一定可以导向我们期望的目标。
结合我的工业4.0领域数字孪生技术方面的理解和参悟,我认识到,任何把教育活动看成是对不同的人执行同样的流程就能得到相同结果的想法,很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天大谬误,而在实践中,为了获得我们所期望的结果,我们必须不断尝试所拥有的一切可能的选择,然后试图努力争取实现我们期望的结果,这样的实践本质让教育活动能否成为一种可以重复验证的科学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哲学鸿沟,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和塑造的过程,本质上不可避免是一个创作独一无二艺术品的过程,所有成功的经验都离不开当时的背景要素,而没有背景是可以复制的,因此也没有绝对有效的最佳实践成功经验。
为了强化我们的实践,去年底我趁对工作室翻新装修的机会,前后投入了十多万打造了畅生学创园。所谓学创,是我对创客教育理解的高度概括:“做中学,学中创,边做边学,边学边创“。我认为对于创客教育,学是放在第一位的,学不好则不可能创得好;而遵循建构主义的观点,我认为每个人都要结合自身实践体验参与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所以有效的知识也必然是从实践中学来,所以做中学才是学的正道;而由于每个人对知识都必然拥有自己的解释和观点,所以学到明觉惊察境界的人,有自己的独特创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真从做中学得好的人,必然会有所独创而完成创造的工作,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把这个过程命名为“学创”,我认为暂时也算是我的一个首创。
既然道法自然,所有学创活动最好回到一个客观真实的自然场景之中。根据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的观点,我们人类在这几十万年的时间里经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形成了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的紧密社会关系,拥有了摆脱自然力量约束、决定自己生活方式的意志和能力,所以,按照康德的观点,人既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理性存在物,而再引述赫拉利的观点,人类社会中许许多多的事物和概念,如文化、国家、法律、组织、企业等等,完全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创造出来,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而人类社会同时也创造了大量自然界中不可能形成的物质产品,事实上的确人类拥有了和老天爷较量的能力。而诚如主席昨天(6月5日)第47个世界环境日中强调的,“不要试图征服老天爷”,对此我非常认同。既然我们是大自然的产物,所以我们讲求道法自然的本意,是人的活动不能脱离大自然规律的总体约束而为所欲为;而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最自然的莫过于近百万年进化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虽然社会在进步,但不应该割裂这种历史性的传承纽带,那么这种进步才是符合自然的。而回到我对学创园的设计,创设一个尽量模拟真实自然和生活环境的学习情境,不但是首选的考虑,也是原则的考虑,如果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不能紧密联系自然环境和现实生活,不能指导我们通过实践解决这些方面实际的问题,从而习得相关的能力,那么这种学习怎么说也是不自然的,这不是我们要追求的设计。
当然,今天事实上是一个高科技无孔不入地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发展轨迹的关键性要素,现代化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时代发展要求,那种抱残守缺的片面模仿复古的所谓国学传统教育也不符合我的现代化价值观。我认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就是不断地发展它,让它能更有效地融入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拥抱现代文明,就以《道德经》为例,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字,但认真学习的人就会发现其中很多的古老的文字也观照和揭示了今天的量子力学、量子信息学、二进制互联网等众多高科技的发展观点,也正因为这样,才让我们更加折服这种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打造学创园当然是我们自家的投资,但既然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所有探索和实践,无论是成果还是挫折,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很宝贵的过程财产和研究素材。随着海畅的成长,我们的实践可以跨越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人生成长的重要教育阶段,我们的实践也可以成为一个宝贵的教育创新研究案例,通过互联网实现更大范围的研究分享,我不敢说这种分享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但我希望得到更多对我国学前、中小学教育创新和变革关心的志士仁人和良师益友的关注和指导,我们小家庭行动的确是微弱的,也很可能是肤浅的,但是如果通过互联网把众多希望推动我国教育不断进步的老师和家长们聚合起来,我们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教育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动力,也需要我们这种自下而上的群众性首创精神。
好了,又一年过去了,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砥砺前行、深入思考,虽说作为成年人,我扮演了设计者和施教者的角色,而放在学习效果的角度,我认为自己收获了比女儿更大的教育回报,最后,能陪伴自己的孩子度过学习成长的时光,真是老天爷对我们作为父母的最大恩赐,谢天谢地和各路贵人的帮助。
以此文作为两周年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