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自立,苏自立讲师,苏自立联系方式,苏自立培训师-【讲师网】
苏自立 2019年度中国50强讲师
职业素质培训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苏自立:国立肃州师范学校沿革
2016-01-20 5459

   身居陋寺  播绿戈壁  筚路蓝缕 开拓进取

国立肃州师范学校是酒泉中学的前身,而国立肃州师范的前身则是“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校”。其发展变化如下:

   一 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校时期(19351941

1934年夏季,国民政府拟在古肃州创办一所中央政治学校分校,责成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负责筹备。具体筹办人为曹启文(后任七区专员)、胡金如(当时任酒泉测候所所长)、连鑫叔(测候所会计)等。经过一年的筹备,先后征用地处酒泉西大街北侧的三义庙、药王宫、武庙等作校址,于19359月正式创办了“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样”。根据酒泉教育的实际情况设中学、师范、小学三部,隶属中央政治学校南京本部,蒋介石为名誉校长,曹启文为分校主任。教务主任为马大瑛,总务主任为朱××,军训教官为陈荫章,胡金如兼地理教员,马宁邦国文教员,吕郁哉为历史教员,连鑫叔担任会计。当年秋天正式招收第一期简师班学生53人。胡占科、杨松年、许汉杰、张子清等即为第一期学生。

1936年秋天开始招收初中班。白建业、张俊、张天鼓、张永贵、刘威远等即第一期初中班学生。

1937年秋天,又在初中、简师的基础上,招收高中班,蔡兰卿、王世伟、何昌芝、王自明等即为当时高中班的学生。此时,教务主伤马大瑛离职,由中央政治大学第一期毕业生陈增吉接替教务主任,韩贵基接替总务主任。教员人数也大大增加,张春林任国文教员,石奠卿(医学博士、留法学生,参加过巴黎和会,为团长顾维钧助手)任化学教员,石文吉任博物教员,杨瀑泉任美术和音乐教员,耿子庄为校医,学校建制初具规模。

抗战开始后不久,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加之绥远沦陷,1938年(包头政治分校“疏散,合并于肃州政治分校,学校改称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边疆学校肃州分校”,学制不变。郭维新、沈玉川、刘庆云等为包头分校合并来的学生。至此,学生增加到200多人,教职员30多人,此时,王大才接任军训教官。

学样面向全省招生。为抑制学生思想,实行军事管理,校训为“精诚团结”,办学口号为“严的先生教出严的学生;铁的纪律造成铁的精神”。学校建成营房式宿舍两座,中、小学生必须在校食宿。早晚要举行升、降旗仪式并唱国歌。每天各班要举行朝会、夕会,由级任老师布置和检查当天的学习和纪律卫生等。星期日早上全校要举行23小时的“总理纪念周”活动,师生向总理(孙中山)遗像鞠躬致敬,俯首默念三分钟,背诵总理遗训。然后有主任(校长)训话,宣讲三民主义,学生立正听训。因此,星期日学生只休息半天。平日传达室有三名校工身着黄制服轮流背枪站岗,不经请假,学生不得外出。起床、就寝、上课、下课均以吹口号为令,过着半军事化生活。每年新生入校后都要进行一个月的专门训练,每天下午课后,在室外进行两个小时军训,内空为各种步伐、队列及卧倒、匍匐前进等。如遇外出开会,学生必须穿校服整队前往,会后将校服收回。直到抗战胜利后,校服才发给学生。

  国立肃州师范时期(19411949

19414月曹启文奉调兰州任职,由陈增吉接替肃州政治分校主任。根据社会上的反映及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意见,同年81日学校改名为“国立肃州师范学校”,隶属民国教育部领导,经费也由教育部直接拨发。任命陈增吉为校长,石文吉为教务主任(一年后石辞去,由靳志忠接任,43年秋姬兴斌接任教务主任,直至解放。柳潢、郭维新、杨守贞、郭煊、殷文寿先后担任教务干事),韩贵基为总务主任,王大才为训育主任,阿存智为军训教官。时值抗战中期,,内地不少知识分子纷纷来到酒泉,该校因此聘请许多专家、名流任教,如蔡兴让、曹瑛、冯连泉、刘刚如、吕郁哉、高达士、石文吉、黄宣伟、胡文质,张文伯、邵芳、李乐尧、柳荫、郭世清、刘缦云、陈焕凯、赵正汀、湘、越晋阳等,深受学生欢迎。该校亦声震河西,名扬省内外。抗战胜利后,不少原任教师离职东下,许多新教师又陆续来校任教,如樊楚、马利、王梅、刘旭宝、张国玺、陈映章、秦效忠、刘科远、周仁甫、王伟章、胡山农、赵瑾昌等,壮大了教师队伍。

由于该校的政治背景,从创办开始即实行公费,学生的课本、伙食,均有学校供给。图书、设备也较充足,仅图书馆藏书就达五、六万册。全国性报刊种类亦多,其中还有不少珍贵材料,如《中华文库》、《中学生文库》、《少年文库》等,特别是《四库备要》为省内罕有。坐落在学校中央的三层古典式图书楼,当时称“中正楼”。

学校又征购徐家园子、赵家园子及部分民房扩大了校园,开辟大、小操场各一处,果园两大片,学校占地约11万多平方米,相当于酒泉成的八分之一,是河西地区面积最大、风景最好的学校。接着又修建伙房、饭厅、茶房及教师单身、家属宿舍。改建武庙为礼堂,药王宫为办公室,三义庙为文艺演出舞台。还建有磨坊一处,专为伙食团加工面粉。位于学校北部正中的大礼堂(中山堂),为1944年总务主任韩贵基设计监修,砖瓦土石均由学生搬运,于194599日十周年校庆时落成。校庆期间地方人士及校友前来祝贺,十分热闹。

由于学校供给住宿及课本,贫寒子弟来校就读者日益增多,六年制师范班临泽籍学生李延祥就是一例。该生父亲给人扛长工,解放后家庭系雇农成分,本人现在西北师范院古籍研究所任所长。甘谷、武山、通渭、兰州一带的学生,有的甚至背炒面步行来校上学。1942年抗战进入艰苦阶段,学校经费不足,学生往往以洋芋充饥,坚持学习。

该校的体制,几经变革。在政治分校时期仅设四年制简师班,大部分为高、初中班级。1941年改称国立肃州师范后,停招高、初中,增加简师班(三年制)。何世相、王振亚、杨竹林、陈子明等为当时简师班学生。不久续招后期师范班(学制三年,即今中师),王金桃,李延东,张占贵,张文艺等均为当时后期师范玉学生。原来的中学班级仍按原计划授课。1943年,又暂招六年制师范班一个(仍上英语及中学课程),完成了中学向师范的全部过渡。常绍基、张辉、张安民、张斌、宋儒扬、蔡正卿、傅轮章等为该班学生。

1944年秋天,简师班又改称边疆师范班(学制四年)直到解放。何立书、张怀清、张世铭、王仪、马文彬、王玉清、韩福郑子清、陈能智、杨希湖、李培廉、王兴惠、何多礼、魏兴第、魏科邦、李兰、张兆树、梁万庆、潘学珍等均为这几期的毕业生。至此,在校人数一直保持在400名左右。

在体育方面,该校每年都要结合军训、体育课等开展一些大型活动。每年4年利用春游时间组织学生到萧家花园、文殊山等地远足旅行,或到北大河滩野营。一年一度在东校场举行的“双十节秋季运动会”,各中等学样都踊跃参加。运动场四周搭起帐篷,供运动员进餐、饮水、休息和医疗。当时肃师声势较大,全校整队到会且威,比赛成绩亦较显著。学校体育设备齐全,篮、排、足、垒、乒乓球及单双杠、跳箱都有,因此,平时校际和校内班级之间的各类球赛很频繁。各班还利用节日定期或不定期编写书刊壁报,进行交流,以活跃学习生活。该校文娱活动开展得也很活跃,定期举行歌咏比赛,大唱抗日歌曲,如《保卫黄河》、《义勇军进行曲》、《条山上》、《游击队员之歌》等。还抽课余时间排演大型话剧《雷雨》、《凤凰城》、《日出》、《天皇陛下》、《风雪夜归人》等,公演后深受群众欢迎。

为了扶持民族教育,从1942年开始,师范部和附小,均先后招收额济纳旗蒙族及红湾寺、马蹄寺五带的藏族(解放后称裕固族)学生入学,设有民族补习班,个别成绩好的编入正规班不习,学生总数达三十多人。其中阿靖国、阿昌国为额旗头人之子。佘玉才、安立德、郎天云,郭怀义、郭怀成、索高年、索进升等,现在肃南及张掖有关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学生中建有学生自治会组织,设有正、副会长,协助学校开展学习、文体及卫生活动。并附设服务部,为学生代购生活用品。各班设有班分会,负责管理班级工作。教职员中建有“国民党区分部”组织,黄宣威、王天才、林长茂先后任区分部书记。学生中还有三青团组织,全校为一区队,王进、刘修德、于嘉楠等先后担任过区队长职务。新生入学,都要集体参加三青团。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分队,设分队长、队副各一人。194710月党、团合并后,党团活动在学生中基本停止。

尽管学校创办后,通过各种组织对学生加强思想控制,但到19459月抗战胜利后这种控制逐渐松懈,学生的思想也不断活跃。尤其到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全国学生反饥饿、反内战的影响,师生对国民党的腐朽统治逐渐不满,不少学生转学兰州等地,解放前夕参加了共产党地下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如常绍基、程岗、卢金洲等就是这样。1947年春天,在全县纪念“三·二九青年节”大会上,肃师学生代表韩全德发方中有指责“贪官污吏,土豪劣坤搜括民财……”等语,会后河西总部政工处多次派人到校了解韩的情况,迫使韩于当年秋天转学兰州,后去新疆,避免了迫害。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南通站 nt.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