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个报道,名校的高才研究生回到家乡河南省新野县新甸铺镇石桥村,开始了养猪事业, 一时引起一个小的轰动。
朱艳霞是毕业于浙江大学植物营养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丈夫何松伟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学的是动物科学专业。尽管毕业后两口子在浙江的工作收入不菲,可朱艳霞觉得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发挥不了他们的特长。2008年初,朱艳霞和何松伟带着积攒的20多万元,回到河南新野农村,当起了“猪倌”。
两年来,朱艳霞和丈夫埋头苦干,锐意创新,采用生态养猪技术获得成功,不仅零排放、无污染,而且饲养的猪可快速育肥,达到“供港标准”。夫妻俩鼓捣着电脑、培育着微生物养猪,饲养的猪长得快,猪舍还没有异味,乡邻们纷纷登门取经。据了解,传统的养殖方法一个人最多可养百余头猪。而朱艳霞他们每个人最多能养500多头猪。同时,还大大缩短了猪的出栏时间。
回到农村的朱艳霞如鱼得水。
社会上对这对青年有不同的评价,有的说读名牌大学回想养猪是一种浪费;有的认为回乡养猪没有前途和出息。和现代的社会潮流相反,这对夫妻恰恰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折:学以致用,做自己喜欢的事,为社会做应有的贡献。比较而言,大多大学毕业的学生,不想自己的所学, 都停留在城市中,过着“蚁族”生活,迷失了方向,也就产生了目前流行的“啃老”,以致电视剧蜗居中的海藻等人物,小三之风横行。其实,有时换一个角度,调整一下自己的方向,平衡一下自我能力和环境适应,一切会顺畅的。
正如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把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是第一位的。我们应更多利用反向思维, 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