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国方,包国方讲师,包国方联系方式,包国方培训师-【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包国方:“爱”与“碍”
2016-01-20 41109
  2005年湖北省的高考作文中有这样一幅意味深长的漫画:一个巨大的如同蘑菇伞般的“树”挺立在画面的中央,在它的左侧是一棵健康的小树,然而,在大树的右侧则是一棵更大一些的小树,一样地朝气蓬勃,美中不足的是它生长中的躯干却在大树的阻挡下歪向一旁。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景象——“大树”阻止“小树”,父母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人世间有很多种品质:诚信、善良……但却没有一种能比上爱;爱也有很多种:友爱、敬爱……可没一种比得上父母的爱。如果孩子过多地受着父母的爱护,就会变得很脆弱,过度的爱会阻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展。在很多的情况下,作为父母,我们对于孩子所付出的,是“碍”而不是“爱”。   “爱”是博爱,是无私,是博大,是全部的接受;“碍”是放不下,是狭隘,是不愿意,是有所做并且有所图——自己对别人付出,若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就会愤愤不平、怨声载道,还总是说自己好心没有好报。那不是爱,而是在利用、付出的同时,总想着能得到回报;那不是爱是欲望,是有需要,那是挂碍。心有挂碍的人就会烦恼,就会活的都不快乐。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经历了很多东西,既有爱也有很多的痛苦,然而,真正了解什么是爱的人却并不多。   爱,一切众生皆具,贪染为性,它是源于对自体及外境执著追求而生起的盲目冲动,并由此产生了爱情、亲情。孔子十分重视这种发乎于自然的爱,不过认为这种爱太过偏狭,尚须提高,进而又提出了他的哲学主张——“仁”。颜渊问“仁”的意义,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樊迟也问“仁”的意义,孔子说:“爱人”。所谓“克己”是指内在行为的修养,而“复礼”则是外在行为的节制。如何能使“克己”、“复礼”臻于最高的境界呢?那就是“爱人”。这里的“爱”已不再局限于本能的对情人、亲人的爱,更升华为一种推己及人的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推而广之,则会形成一种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爱,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天下为公”,皆是爱的表现。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基督教说“神爱世人”,佛教不但说“爱”而且是从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中发出大爱,这就是佛教讲的“慈悲”。爱就是慈悲,慈悲便是将爱心奉献出来。即便是族群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爱”也有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并且是一种绝对的标准。   爱是给予。给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收到的过程,给予了,就会感到非常幸福。宇宙的法则就是失去和得到的等同,有舍才能有得。实际生活当中,人们在给出爱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的期许着付出的同时能够得到回报,而这种期望,就可能会对爱产生一种不好的结果。其实,真正的爱,不是指具体的一个人,只是一种纯粹的爱。把具体的人抛开以后,爱才能找回其本质和依托,而不是一种空的。“爱”在于付出,在于关怀对方,为对方设想。如果双方都旨在关怀对方,为对方付出,那结果必定是幸福而祥和,没有争执的。   还有一种爱,叫“大爱”,是无我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在佛法上叫做“无助相布施”。我们每个生活在世间的人,都在为生活努力着,大多数的人对于色、钱财、名利最贪念,朝思暮想、汲汲营营就是为了这些。以这样的生活为目标努力求取,当求不到时就很懊恼,求到了反而又害怕失去,一旦真的失去了就会痛苦万分;对财富、名利等,只会不断的说“我要”;稍有成就就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这样的生活观是狭隘的,是很难得到内心的喜悦。因为正是有了群体大众的付出和协调的大环境,我们才能健全的发展、安逸的生活,当你了解生活的一切,都存在着因与果的必然联系,我们就应该知恩、感恩、报恩,尽我们的一己之力,回馈社会和你所生活的群体。   “爱”和“碍”完全是不同的。当有爱的时候,就不应该再有挂碍、牵扯。“我爱你”这三个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对说出“我爱你”的人而言,其中“我”是第一位的,“爱”是第二位的,而“你”是第三位的。但是接受者理解的是“你”是第一位的,“爱”是第二位的,而“我”就成了第三位的,两个人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   爱的最初充满了美妙的感觉,于是人们会使用各种方法获取让自己产生美好感觉的“对象”,这个“对象”包含了人、事、物。此时一般人最常说的是“我爱……”。如果真实的去剖析其自身的内在想法,就会发觉,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有目的的,都只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正因为如此,当对方的回应符合了自己所预设的期盼时,就感觉很快乐、很幸福。而当对方没有回应,或回应不符合自己的期盼时,就感觉不舒服、不快乐。   如果对方之前都满足了自己的一切要求与期盼,就会生起受骗的感觉,因此而生争吵,甚至还产生嗔、恨、恼、害心。如果双方都只不断的要求对方,要依照自己的期盼来做事,那就会不断的发生争执。此时,早已没有了之前的美好感受,反而会认定对方不再爱自己了,甚至由原来的爱人,转变为仇人,并开始互相敌视对方。此时,原来所谓的“爱”早已消失了,一切只是欲望而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孩子,我们应该去“爱”而不是“碍”。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放下自己的期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渗透于父母平日里的一举一动。但是,当你对孩子的爱带有期望,并超过限度时,它就会变成“碍”,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于会把孩子给毁掉。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请还给孩子自己的世界,让他们去经历自己的人生,苦难和磨练都是必须要经历的,在圣经中有句话对经历这样的诠释:经历就是恩典,在东方的智慧修炼中也谈到,转识成智,讲的都是通过经历有机缘得以人生的进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爱与碍本是相对的,愿我们的每一位家长都能够觉醒,不再把“爱”变成“碍”。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南通站 nt.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