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思想大家都在先秦诸子,无法超过这些先辈,为什么啊? 询思这个问题,已经N年了,却迟迟未有答案,心中不快,如有一块石头般郁闷。
一直至纵观中国文化史,七大文化分段后,才猛回头,简单的不可想像。或者是原来自己想的太复杂,或许当年的语文老师们在讲时我没有听明白、或他们也自己搞不明白。
先秦诸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战事纷纷,并立而争战久远,而决定最终胜利者,是得人才、得人心者。此时所有的君主都表现出仁义爱民、法度开明、招贤若渴,以此来引得人才,表现出各国的广开言路、广纳良才、广纳良言,甚至难听之言,以示君主之大肚能容。
此时中国大地上各种思想大家得到空前的发展,从而让他们有了阳光雨露,漫漫人才争夺之路大开,秦始皇当年未统一六国前,曾为见一个年长的人才,被拒不去皇宫见面,后亲自去别人家中见面请教。几乎不可想像,残暴的秦始皇会为一个人才屈尊至此。但这是事实,为何啊,因为君主们要吸引人才啊,国家的战斗,是人才的战斗,谁有好人才,谁就赢。李斯也是如此,当年李斯为不被赶出秦国,就写了一篇人才与国运的文章,说动了秦始皇。
道、儒、法、墨、名、兵、农、阴阳、纵横、杂等各种家的学说,四海之内相互争夺战打响,到处打着为天下和平、治国之道的旗号,出售他们的观点,与君主说、与当官者说、与学子说,希望能被君主采纳而自己能顺利进入仕途、成为名士、名流千古、学子称赞等目的。
最后儒家、道家胜出,儒道二家成为中国治国之根本,道为中心思想、儒为宣传工具,成为秦之后的所以管理模式核心。秦始皇统一后,中国进入高度的集权制,所以为当朝说话的文人成为红人,流传千古,而与当朝不利的言论之人、思想大家受到排斥,别说流传什么著作、学子一大片,有时候连生活都是难过啊。
文化、思想只有足够空间时,才有大家不断、百花齐放。秦朝后,都是千篇一律的思想,没有什么新意,只不过换汤不换药而以,悲痛啊、不过也正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