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的企业成立十多年来,还算顺风顺水,因为效益不错,每到年底都会主动考虑给员工涨工资,而且是"普涨",人人皆有份。但今年单位效益明显不佳,按理确实没能力再普涨工资了,但员工已涨成习惯,一到时间看企业没动静,便纷纷打听,议论之声骤起,有的甚至没心思干工作。见此情景,企业作出只涨部分员工工资的决定,希望能平息议论,但没想到,其他员工更有看法了:凭何他们涨,我们不涨!既然他们重要,就让他们干活去!我们不干了!一时间群情激愤,差点闹出罢工风波,企业的生产肯定不能受到影响,没办法,只好咬紧牙关一起涨吧。我就不明白了,员工可以问我:为什么不涨?我就没权力问员工:凭什么涨?老板只能做唐僧肉?
薛老师意见:
你确实是“弱势群体”。除非你给的薪资远远超过同行业、同地区的水平。
但就涨工资的问题,你是有错的。缺乏一套行之有效"涨工资"的规则,所以好心没好报。
(1)愿意给员工涨工资,也有能力为员工涨工资,这是你老板的度量和本事。
这种做法,确实也提升了员工当期的满意度,但麻烦就在于一个核心问题没回答清楚:凭什么涨?这是基本游戏规则,应该蕴含两层含义:第一,涨是要和企业效益挂钩的,企业效益不好,可以不涨;其次,涨是要和员工绩效挂钩的,即使企业效益好,有能力涨工资,也不是人人皆有份,假使你绩效不行,不但不能涨,反而还要降工资!否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年年皆涨,人人皆涨,并且凭主观判断去涨,一旦涨成习惯,即使不合理,员工也会理所当然。一旦理所当然的东西有变故,焉有不惹出人心之乱?
(2)你付出了很大成本,他却不高兴,“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正在饥寒交迫的人,你给他一升米,他可能不足以饱暖,但足以续命存身,他会很感激你,认为你是他的大恩人;但如果你给他一斗米,可能他就起了新的想头:你分明可以给我一石,为什么这么小气只给一斗呢?不但不感恩,心里还生了芥蒂。古人说"升米恩,斗米仇",就这么来的。你给员工涨工资、发奖金,要拿捏得当,不要把"好事"变成了"坏事"。拿捏的艺术在于一套游戏规则,那么,这种游戏规则应该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要怎样给的问题:月基本工资、月绩效奖金、岗位津贴、年资、各种补贴、年绩效奖金,都要有清晰的制度和规则,还要让员工明白,个人收入必须跟企业整体效益、个人绩效挂钩。“收入”是大概念,“工资”是小概念,后者可以雷打不动地发放,前者却要看企业经营情况和个人努力程度;后者是企业对你的承诺,前者则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后者没给你是单位的责任,前者不多则需要你自己反思。某种意义上说,如何发比发多少更重要,更值得推敲。
二是:给什么人的问题。薪资的多少,取决于岗位的可替代性,物以稀为贵,如果你的活别人干不了,你的收入就高,如果你的活谁都能代替,工资就高不了,随行就市,这是就市场经济。人人皆有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显然是不对的。那会从根本上使优秀员工丧失斗志,纵容了平庸者光明正大地混日子。涨工资发奖金一定不能人人皆涨,个个都发。那么,到底谁可涨?谁能发?三种人:功臣,骨干和苗子。
三是:给多少合适。给多少数量,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环境而异。重要的是给完大家一定要高兴,要感到幸福;而幸福是人的心理感受,跟不同的参照物比较,心理感受就不同。而这又需要管理者来引导,让员工明白自己的参照物应该是什么,不应该是什么,不要有非分之想;心满意足还是得陇望蜀,知恩图报还是欲壑难填,取决于管理者的引导,取决于团队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又凸显出来了。
所以,就是“发钱”的差事,也是技术,也是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