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瑞,刘明瑞讲师,刘明瑞联系方式,刘明瑞培训师-【讲师网】
全国优秀管理培训师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明瑞:感恩的心-感恩无处不在: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自:感恩的心)
2016-01-20 54212

3、感恩无处不在: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感恩”,可以说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品格的一种重要表现。一个连感恩都不知道的人,胸膛时必定有一颗冷酷无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暂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人给予的点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铭记,记住那些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简单的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只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铭刻,并永远记在心里,才能算是真正对得起那些给你恩惠的人。

 

 

 

 

 

 

 


随时随地都要心存感恩

 

 

我们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你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别人,也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别人越多,相应地,你得到的也会越多。

 

秦昭襄王使用两种手段去拆散齐楚联盟。他一方面对楚国采用强硬手段,一方面对齐国采用怀柔手段。他听说齐国目前最有势力的大臣就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到咸阳来,并许诺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君名叫田文,是齐国的贵族。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极力招揽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好吃好喝地供养着他们。这种人被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余个食客。其中有不少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在他门下混口饭吃。

    孟尝君去咸阳时,随身带了一大群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来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珍贵的纯白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看出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仓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作秦国的丞相,但有大臣对他说:“田文毕竟是齐国的贵族,手下食客又那么多。他当了丞相,肯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想了想,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但是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于是,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了起来,既不任用,也不放他回国。

孟尝君非常着急,他打听到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于是,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  “我就只有这么一件银狐皮袍,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

其中有个门客走出来说:“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偷偷溜进王宫,找到了存放宝物的仓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得到了狐皮袍子,马上把它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放回国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一行人回去。

孟尝君一得到文书,就急急忙忙地带着手下往函谷关跑去。他害怕秦王又反悔,就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按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听到鸡叫才可以开关放人。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着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跟着叫起来了。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就打开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没多长时间,秦昭襄王果然后悔了。他派人赶到函谷关,但是,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孟尝君平安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有个名叫冯谖的老头子,穷苦无力养家,就投到孟尝君门下来做食客。

孟尝君问管事的人:“这个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吗?”

管事的人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那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人明白了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谖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谖靠着柱子敲着长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还是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人把这件事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五天后,冯谖又敲打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咱们还是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对管事的人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是五天过去了,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抱怨说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派人打听了一下,了解到冯谖家里还有一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衣食。这一来,冯谖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门下养了这么多的门客,这么多人的吃用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用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一天,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城去收债。冯谖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道:“我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由你作主好了,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核算之后,老百姓都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谖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谖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掉了。

冯谖很快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告诉孟尝君。盂尝君听了很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谖不慌不忙地慢慢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   ‘义’给您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哦,先生您还是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一天天变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非常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正在大肆收买民心,很快就要当上大王了。齐湣王听信谗言,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会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带着家眷和从人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去。

到了这个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谖和其他几个人还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欢迎他。

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非常感动。回头对冯谖说:“你过去给我买的‘义’,我今天终一看到了。”

朋友们,让我们心存感恩,学会感恩,从眼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做一点点,一点点的去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怀着一腔浓浓的情,用行动来报答,用生命取铭记:人间最美是感恩。

 

 

 


爱的别名叫感恩

 

    <感恩,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感恩,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广;感恩,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一天,偶尔和朋友闲聊,小芬说起最近迷上的水晶。从绿幽灵的异样美丽,说到粉水晶纯净通透深受女孩喜爱。忽然听他感慨:“不错啊,可以买给我家那口子。”

    “哦,良心发现了嘛!你家美眉肯定会很高兴死的。”小芬笑道。总是听到他得意洋洋地夸奖他的女友贤惠可人,虽然偶尔有点“作”,不过,她能够任他呼朋唤友四处游玩,也从不在意什么礼物俗套。当然,也几乎没有听说这个男人曾为筹备礼物而费尽心思。

    “她不太看重这些东西的。”朋友轻松地说。

    “我们都知道她乖,不看重昂贵的礼物。可是,难道你不喜欢看到她收到礼物时的幸福表情吗?”小芬问。

    在生活中,有许多懂得感恩、要求简单的女孩。她们不会刻意追求什么,不会给心爱的人设立目标,不会让心爱的人为了自己而太辛苦地努力。这样的女孩,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周围的人,都比较容易幸福。如果遇见这样的女孩,作为一个男人,一定不要忽略她们的感受。

    要知道,每一个女孩都有着自己小小的藏在心里的梦想,都希望被人宠着,疼爱着。她们善解人意,深深懂得别人的感受,这正说明她们是敏感而感性的。只不过,她们懂得:愿望是用来感受实现时的幸福,而不是用来变成无法实现时的压力。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心疼自己的男友,就提议不如把婚礼免去,简简单单的,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就好了。然而,她的男友却相信,婚礼是一个女孩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所以他很认真地考虑每一个细节,很努力地准备。他告诉女孩的母亲,会让女孩有一个一生难忘的婚礼。婚礼那天,朋友在礼堂深情地拥抱着先生,她的双眼充满了幸福,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了每一个参加婚礼的人。婚后,她更是加倍地珍惜和支持着她的爱人,对于先生的点滴成就,她都发自内心地赞赏,双眼闪烁着满足和快乐。

    据毕加索说,在他钟爱过的女人中,有一位最让他迷恋,他把她评价为“充满活力的懒惰”。小芬一直觉得这个说法有点自相矛盾,直到她认识了阿青。阿青是那种对老公的宠爱很受用,而从不会因为受宠而得意忘形的聪明女人。阿青的勤奋在她喜欢的文字和书籍中,而作为妻子,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懒隋”女人。她爱吃美食,喜欢玩,机智幽默,从不唠叨,不操闲心,也从不太挑剔。她第一次看到她的新房子,是在装修好了,家具都摆设齐全,住进去的时候。她说:我对一切都满意,除了感恩,就是快乐享受。她感谢老公不计较自己的小小懒惰,感谢老公喜欢在家里独揽大权。老公的宠爱,她安心享受,但从不觉得是应该的。她说,婚姻的字典里一旦有了“应该”,爱就变成贪得无厌的索取。一旦失去了乐趣,就算是天天享受呵护,也只有无尽的不满。

    雨亭则完全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女人。她是经过天昏地暗的热恋走进婚姻的人。也许是太爱他了,她总是恨不得给他超五星级的待遇。在热情的恋爱中燃烧了几年的忘我服务的热情,在婚姻里仍然继续燃烧着。

    但是,灰烬终于高过了火焰。终于有一天,爱火似乎渐渐熄灭了。雨亭突然觉得老公应该给她超五星级的待遇了。如果某天她晚一点回家,进门发现老公又忘了给她泡茶,她就觉得她得到的爱没有她付出的爱深厚细腻。雨亭慢慢地发现她要得越多,快乐越少,反而不如以前一味地付出幸福。而且,她的丈夫甚至害怕喝她每天泡好的茶,他说:“我感觉欠了你什么似的。”

    好在雨亭是个聪明女人,她开始反省自己。她发现,她操持了家里的琐碎,而老公给她的是家庭经济的保障和心理安全感,在所有大事情上进行决断,并一直纵容着她。她忽然觉得那份婚姻、那个男人值得感谢。她甚至感谢他在找不到内衣的时候一遍遍呼唤她,感谢他很陶醉地享受她泡的茶,感谢他在她看不惯狭隘的上司的时候,温柔地安慰她说不想忍受就立即回家。她想,她之所以能够保存自己的那一份灵性,自由自在地活在琐碎的快乐中,以一个女人的感性方式恣肆快乐,就是因为在她的世界里有了那个爱她的男人。

当爱情被播种到婚姻的土地里,爱情一定会有一个破壳变形的过程,直到它化为别名,长出一棵叫“感恩”的树。如果感恩树的成长彻底剥离了“应该”的硬壳,剩下的就一定是开花结果,天长地久。

 

 

 

羞辱是人生的一门选修课

 

没有批评,就没有艺术。批评是一束智慧,批评是一份爱心,批评是一片袒露的真诚,批评是一腔恨铁不成钢的期待与厚望。批评,始终是攻艺者强身之本。批评滋补着我们,批评健壮了我们。人非草木,岂能忘情,因此我们要深深地感恩批评。

    20世纪80年代初,曹禺年逾古稀,已以是海内外声名鼎盛的著名戏剧作家。有一次,美国同行阿瑟·米勒应约来京执导新剧本,作为老朋友的曹禺专门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午饭前的休息时分,曹禺突然从书架上拿来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画家黄永玉写给他的一封信,曹禺逐字逐句地把它念给阿瑟·米勒和在场的所有朋友。这是一封措辞极其严厉且不讲情面的信,信中这样写道:“我非常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早就不在戏剧里了,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阿瑟·米勒后来写了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自己当时的感觉,他说自己很迷茫:“这信对曹禺的批评,用字不多但却非常激烈,还夹杂着明显的羞辱的味道。然而当他念着信的时候,他的神情很激动。我真不明白曹禺恭恭敬敬地把这封信裱在专册里,现在又把它用感激的语气念给我听时,他想了些什么。”

    阿瑟·米勒的茫然是有道理的,毕竟把别人充满羞辱的信件裱在装帧讲究的册子里,且满怀感激念给他人听,这样的行为太过罕见,无法使人理解与接受。但阿瑟·米勒不知道的是:这正是曹禺的清醒和真诚。尽管他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戏剧大家,可他并没有像旁人一样过分爱惜

“自己的羽毛”——荣誉和名声。在这种“傻气”的举动中,透露的实质是曹禺已经把这种羞辱演绎成了对艺术缺陷的真切悔悟。此时的羞辱信对他而言已经是一笔鞭策自己的珍贵馈赠,所以他要当众感谢这一次羞辱。

    生活似乎在永远源源不断地在制造着各种各样的羞辱,这是生命中一段永恒的命题。羞辱无疑就是人生的一门选修课,心胸狭窄的人会把它演绎成沉重的包袱,而豁达乐观者则会把它看作是“激励”的别名。感恩羞辱,从羞辱中提炼出自身的短处与缺陷,用羞辱激励完善自我——曹禺就是个极好的例子。

    格林尼亚出生在法国西北的瑟堡,父亲是一家造船厂的老板,整天忙于发财,对子女溺爱有余,管教不足。格林尼亚从小游手好闲,整天浪迹街头,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子哥。由于长相英俊,花钱出手大方,格林尼亚在情场上春风得意,总能讨得异性的欢心,把一个个漂亮的姑娘吸引到身边。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拥有足够多的金钱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一切,相貌堂堂也未必就能赢得尊重。在一次午宴上,格林尼亚走到出众的美女波多丽面前调情。与以往每次都获得美人心相反的是,他不但没有赢得波多丽的欢心,反而遭到了一番奚落:“请你走远一点,我就讨厌像你这样的公子哥在眼前晃荡!”

    这一句充满无无礼与轻视的话,就像一把匕首捅在心头。他长期以来呈休眠状的羞耻心一下子惊醒过来。格林尼亚陡然意识到:家庭的富有并非个人的荣耀,要赢得真正的尊重,有赖于用努力去争取。排遣着无边的懊恼和悔恨,他甩掉一身自以为潇洒的轻浮,打起精神走上一条有理想有追求的路。

    这一年,格林尼亚二十一岁,为了摆脱家庭长期溺爱带来的松懈,他决定换换生活的环境。于是,他留下一封书信表明心迹说:“请不要打听我的下落,相信通过刻苦学习,我一定会干出些成就来的。”

    格林尼亚从瑟堡出发,来到里昂。他用两年的时间修完耽误的全部课程,取得里昂大学插班就读的资格。投入校园的生活,他倍加珍视来之不易的机会,引起了化学权威巴尔的注意。在名师的指点下,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很快就发明了格氏试剂,被学校破格授予博士学位。这一消息轰动了法国,也让格林尼亚的父亲感到非常欣慰。

    另一个4年的辛劳之后,格林尼亚终于取得了卓越的成绩。1912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波多丽得知这一喜讯,在病床上提笔亲自给他写了一封贺信:“我永远敬爱你!”就这么一句话,让格林尼亚激动万分。他永远感激这位美女当初对他那一番近乎侮辱的训斥。

羞辱是人生的一门选修课。胸心狭窄的人把它演绎成包袱,而豁达乐观者则会把它看作是“激励”的另一个名称。感谢羞辱,因为从羞辱中我们能够提炼出自身的短处与缺陷,并借羞辱来激励与完善自我。

 

 

 

活着,是一种应该感恩的幸福

 

感恩是积级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太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迎着11月刺骨的寒风,珊德拉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那一刻,她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生活,从来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意外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还在成长的那个小生命,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她几乎临近崩溃了。

    “啊,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是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迷惑不解地想着,不知不觉中走到一团团鲜花跟前。

“您好,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热情的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意的花吧?”

    “不,不是!”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近半年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那么,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马上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感到非常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连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充满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空枝子?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真诚地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她的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没错,”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荆棘花束”。

    “算了吧,你难道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说来话长了。三年前,芭芭拉走进我们的花店。那时,她的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而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么,你做了什么呢?”珊德拉问道。

    “哦,我只是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用沉静的声音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来没有想过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的厄运降l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都在享受着生活中的‘花朵’,但是,荆棘使我明白了上帝的安慰是多么的美好。你知道吗?《圣经》上说,当我们受苦时,上帝会来安慰我们。借着上帝的安慰,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去安慰别人。”

    珊德拉屏住呼吸,仔细思索着眼前这位店员的话。然后,她犹豫地说:“说句心里话,我不想要什么安慰,因为我失去了我的孩子,我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我对上帝感到生气”。 

    这时又有一个人走了进来,他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你好,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特别奉献’——十二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笑着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用充满怀疑的语气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没关系,我不介意。恰恰相反,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靠着上帝的恩典和指引,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时刻’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我和我太太决定把我们的问题都写在标签上,然后把它们一一贴在这些枝子上,一根枝子代表一个问题。然后,我们就为从这些问题上所学到的功课而感恩”!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礼物!”菲利一边付账,一边热情地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听起来有点儿……嗯,不可思议。”

店员说:“我以往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虽丑,却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美丽。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和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无声地滑落下来。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着说:“我要买下那十二根带刺的花枝,我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

    全能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真诚地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那怕一次也不曾有过。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多彩的彩虹……

    感动的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人的生命是短促的。人降临世上的同时也带来快乐与痛苦,是选择痛苦多些,还是多点快乐?全凭个人心态而定。   

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地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沉溺在灰色的心态中,对一切进取充满不满。他们总是拿着自己和别人比,其实老天爷对世上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虽然没有别人所拥有的东西,但是你也拥有别人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别人虽有钱,但是他或许没有你所拥有的健康身体或美满家庭。面对生命中的种种痛苦和不如意,我们应该感恩,因为我们仍然活着——活着,就是一种应该感恩的幸福和快乐。

 

 

 

 

感他人之恩,责自身之过

 

 

人牢记自己的付出,却容易忘记感恩。爱因斯坦说过:“每天我都要无数次的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在其他人的劳动的基础上。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做出同样的贡献。”我们只是个普通的人,不可能像伟人那样对人类有卓越的贡献。但平凡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永远记住所有人和事.所有爱和恩,为此承担一份歉疚、珍惜、知足现在的一切吗?

 

我们的问题是,应该记住什么?又刻忘掉什么?这可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可以是人为的过程。通常对于那些过五关斩六将的荣耀,人们更容易也更愿意记住,甚至在各种场合津津乐道;而对那些走麦城的教训,人们往往容易遗忘,或者刻意回避。还有一种情况,人们容易记住自己对别人的恩惠,同时却又淡忘自己受人之惠。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从这个角度看,人们的记忆取向是自然的,完全可以理解。然而,人是有思想、有品格的,一些思想杰出、品格纯正的人,往往有着更高的境界。

在记忆取与舍的选择上,就有这么一则小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阿里一次与好友吉伯、马沙一起外出旅行。三人经过一处陡峭的山路时,马沙突然失足滑倒,眼看就要摔下万丈山崖。就在这危急时刻,吉伯一驾抓住马沙的衣襟,用力将马沙拉了上来。为了记住这一恩德,马沙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这样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三个人继续向前走。在海边,因为一件小事,吉伯和马沙吵了起来。吉伯一时冲动,打了马沙一记耳光。但是,马沙没有还手。他跑到沙滩上,在沙滩上写下了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个耳光。”

    旅游结束后的一天,阿里问马沙:“你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他打你的事写在沙滩上,这是为什么呢?”马沙回答说:“我要永远感谢并永远记住吉伯的救命之恩,至于他打我的事,我想让它随着沙子的流动逐渐忘得一干二净。”

    马沙能够正确对待恩惠和怨隙,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做法与马沙相比,就大相径庭了。有的人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缺乏足够的感激之心,认为是“应该”的;有的人得到别人的帮助不知道应该回报,或者只是一时感激,时过境迁便很快遗忘;有的人甚至不辨是非恩将仇报……而当别人不小心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时,很多人却会牢记在心,甚至长期耿耿于怀。整天挂在嘴上,逢人便说者有之;以牙还牙、冤冤相报者有之;寻找机会进行报复者有之……这种种人不在少数。

    感恩,可以说是一种美德。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事实上,这句话所表达的不是一种现状,而是一种追求,完全做到的人并不多。即便如此,也不应放弃这种追求,因为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以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人,以宽阔的胸襟回报社会,是一种利人利己有益社会的良性循环。

    民间有句俗语说得好:“你帮别人快忘记,别人帮你要牢记。”这是一句教人加强道德修养、宽厚待人的处世良言。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面比过去大大增加,接触的人更多,人际关系更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矛盾、思想乃至利益的碰撞也更多。因而,更需要我们保持仁厚之心。

    经济学学家孙冶方和舞蹈家资华筠都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常在一起开会。一天,孙冶方得知资华筠是著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就主动告诉她:“你的恩师也是我的引路人啊。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且对经济问题发生兴趣的,所以我很感谢他”。后来,资华筠把这件事告诉了陈翰笙,翰老却说:“不记得了。”资华筠认为老人年事已高,记不清楚了,嗔怪着说:“人家大经济学家称您是引路人,您倒把人家忘记了?!”不料,翰老十分认真地说:“我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怕重犯。至于做对的事情,那是自然的、应该的,记不得那许多了。孙冶方选择的道路和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是没什么功劳的。”

    随时不忘责己之过而时时忘记施人之恩,更是一种难得的美德。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是吃一堑长一智,避免重蹈覆辙的前提。一个人想要少犯错误,不断取得进步,就必须做到这一点。一般情况下,施恩者在有意无意之间都希望受益者给予回报,倘若受益者没有什么表示,施恩者往往会气恼不快。相形之下,像陈翰笙先生那样把自己施人之恩视为“自然的、应该的”,淡而忘之,不求回报。这种真诚、宽厚的胸怀,是一种更高更深的境界。

    人生在世,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多感激别人的恩惠,少谈论别人的缺点,对矛盾不要老是耿耿于怀。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就会减少许多,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生活也会更加温馨。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忍耐是痛苦的,但是,它的结果却是甜蜜的。”一个铭记着自己的引路人,念念不忘别人对自己的恩典;一个却不记得自己做过的好事,而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这种情怀与境界,非比寻常。

如果你是一个苦恼的人,你应该学会感恩,因为感恩是驱除你的苦恼的一刻良方妙药;如果你是一个对生活心灰意冷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的时候就是你的身心得到温暖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郁郁不得志得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变得心情渐渐舒畅,渐渐平和;如果你是一个只顾索取得人,你更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变得会适当的给予;如果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你也应学会感恩,这样,你的快乐就会取之不尽,它会把一个人塑造的更完美。朋友,如果你想有一个好的心境,那不妨试着学会感恩,把每一天当作你的感恩节。

 

 

 

 

 


施恩,就要给别人留面子

 

现在,仍有不少人把心直口快当作美德,即使因言语不当而产生矛盾,他们也每每以“我说话只会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为借口。却不知这“心直”固然可嘉,但“口快”却未必值得称道。如果我们能够区别不同情况,该直说的时候则直说,该婉言的时候则婉言,那就不但可以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且还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友谊,巩固团结。

 

    不必逞匹夫之勇,像一只固执地想从玻璃上钻过去的蜻蜓一样。大可从一些。用一用你的智慧和耐心,多为自己选择几条道吧!你可以暂时屈就你所不喜欢的职业;你可以暂时应付一下你所讨厌或轻视的人;你可以暂时走进一个黑暗的涵洞,只要你时刻知道这一切都仅仅是手段,而不是你的终极目的,你就不必灰心和难过,也用不着关心周围的人是怎样批评或嘲笑你。    。

    法国作家勒农说过这样的话:“你不要着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盘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许多弯,兜许多圈子,时常我们觉得好似背向着目标,其实,我们总是越来越接近目标。”

    光劳利是纽约一家木材公司的一名普通推销员。多年来,他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察员打交道,常常发生口舌。虽然最后,他几乎总是赢家,但公司却不得不一次次为此赔钱。所以,他改变了策略,尽量避免同别人发生口角。结果如何呢?下面是他自己讲述的一段经历:

    有一天早上,他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他拿起话筒,一个人急躁不安地在电话里通知他说,光劳利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他们已停止卸货,要求光劳利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运回去。原来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时,他们的木材审察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的50%,鉴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收木材。光劳利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一路上想着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通常情况下,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作了多年木材审察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是对方搞错了。

    然而,这一次他决定改变一下做法。他打算用新近学会的“说话”原则去处理这个问题。光劳利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察员一副揶揄神态,摆开架势准备吵架。光劳利陪他们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这样光劳利可以看一下情况到底怎样。光劳利还让审察员像刚才做的那样把要退回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外一边。

    观察了一会儿,光劳利发现,对方审察得过分严格,标准上出了问题。这种木材是白松,而审察员显然对硬木很内行,却不懂白松木。白松木恰好是光劳利的专长。不过光劳利一点也没有表示反对他的木材分类方式。他只是一边观察,一边问几个小问题。光劳利提问时显得非常友好、合作,并告诉他说他们完全有权利把那些他们认为不合格的木材挑出来。这样一来审察员变得热情起来,他们之间的紧张开始消除。渐渐地把审察员整个态度改变了,他终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开始对每一块木料重新审察并虚心征求光劳利对此的看法。

    结果如何呢?他们不但接收了全部木材,而且没有产生任何不快。光劳利拿到了全价的支票。

    一般来说,听到批评时,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紧张的气氛和不愉快。但婉言却能使批评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收到那些“直言”所收不到的意外效果。

    柳亚子吟诗作文一直很受人们的欣赏。他的书法流畅奔放,一泻千里,但却很潦草,甚至不易认出是什么字。书画家辛壶不直说柳亚子先生的字迹潦草,却委婉地说柳亚子先生的字是“意到笔不到”,含蓄而又不失风趣,使柳亚子先生不但虚心接受,而且对他的说话技巧极为佩服。在外交上,委婉含蓄的语言往往更意蕴深刻。婉言,还可以给对方一个下台的阶梯,避免形成僵局。婉言能够巧妙地表情达意,既能让对方听出弦外之音,又不伤彼此和气。这种好办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俗语说:人活脸,树活皮。如果你不打算给别人留面子,请想想自己被如此对待的心境吧!

    我说的并非屈尊就驾。而是希望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学会忍耐,学会等待时机,学会主动把握机遇。那些羞羞答答、不肯降低身价做事的“薄脸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肯定会陷入被动的境地。

    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死要面子。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面子说白了就是尊严。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为自己争得面子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别人也留些尊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都要力争保住自己的面子,这关系到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面对失败者或是弱势群体,我们却很少想到这一点。缘于自己的优越,我们常常无情地剥掉了别人的面子,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抹杀了别人的感情,却又自以为是。扪心自问,这样的想法是多么浅薄,心胸是多么的狭窄啊!

不管我们自己如何优秀,也千万记得给别人留些面子,这也是我们施恩于别人的一种方式。

 

 

 

驻足片刻,请帮助不幸的人

 

 

人生是条只能走一次的路,全当是帮你自己一个忙吧!停下匆忙的脚步,花点时间,仔细观察你四周发生的事物。也许你会得到不少惊喜,也许能够帮助不幸的人,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幸福的。

 

    我以前也是属于这类庸庸碌碌、对生活失去敏感度的人,特别是在拥挤的街道上开车时,心里会无比的烦闷。然而前一阵子我在街上目睹了一件事,霎时让我了解,在我这封闭的世界外,原来有这么广阔的一片天地。

    那天我驾车去参加一个会议。当我开到一个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时,红灯突然转亮。我心想:“没关系,待会儿速度冲快点,就不会再碰到红灯。”就在我心浮气躁地加足马力,准备绿灯一亮就冲出去时,路旁一幅景象突然吸引了我的视线。一对双眼失明的年轻夫妇准备穿越这个车辆川流不息的路口。先生挽着妻子的手,妻子胸前则背了个婴儿,他们拿着白色拐杖一步一步探着,小心翼翼地往前进。

    刚刚看到这一幕时,我十分感动。在所有的残疾中,我总觉得失明是最不幸的。就在此时,我见到这家人偏离了人行道,往路口中心的方向移动,对面的来车随时会将他们撞倒,但他们对自己所处的危险情况却浑然不知。我坐在车上替他们捏了一把冷汗,万一哪个司机闪避不及……

    当这一幕发生时,我见到了一段令人不敢置信的事:从四面八方开来的每辆车,都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没有人鸣按喇叭表示不耐烦,也没有人火冒三丈地大叫:“滚开,别挡路!”在这一刻,似乎一切都为这家人而静止。

    我睁大眼睛看着身旁的其他车辆,发现里面的驾驶员也都瞪大眼睛看着这一家人。突然我右边的驾驶员将头探出车外,对他们大喊道:“往右走,往右走!”其他的人受了他的感染,也都跟着叫:“往右,往右!”

    这家人开始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在拐杖的扶持和众人的指示下,最后终于平安无事地到达路口的另一边。这时,他们仍是紧紧地手携着手。

    我注意到这对夫妻脸上并没有那种惊魂未定的表情,可见他们并不知道刚才的情况有多危急。然而,像我一样目睹到这一幕的驾驶员们,却都如释重负般地松了一口气。显然所有的人都被这个偶发事件所感动。平时大伙儿开车都是争先恐后,但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大家仍是会表现出人性善良的一面。我后来常回想起这件事,同时也从中领悟了许多。我得到的第一个启示便是先前提过的“放慢脚步,关怀四周”(这是我以前常忽略的一点)。多抽点时间,仔细地瞧瞧身旁的人、事、物,也许你从某些细节里所得到的体会,能让你的人生全部改观。

    由此,我领悟到的第二件事就是,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阻碍,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信任正确的引导,就一定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这对失明夫妻的目标只有一个,那是穿过路口。他们身旁,却有八线川流不息的车道。他们毫无畏惧及怀疑,还是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对街,达到了目标。

    其实,我们走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上,同样有相当多的困难艰险。如果我们能信任自己的直觉,并乐于接受“明眼人”的指导,自然能稳当地走到目的地。

    我要感谢上天,它给我健康的双眼,而在这件事发生以前,我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试想,整日活在黑暗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闭着眼穿越马路,心情该是何等慌张恐惧?我们常忘记自己在生活中拥有许多看似平常,却十分珍贵的天赋。

    当我再次开车离开那个十字路口时,我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周遭的人更多了一分关怀。既然上天赐我一双眼睛,我就该多观察身旁的世界,并尽力帮助其他不幸的人。

我们脑里装的尽是排得密密麻麻的行程表,整日为工作烦心,还要被乌烟瘴气的交通搞得头顶冒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几乎忘了身旁还有他人的存在。

哲人说:“在人生的旅途上,不要忘了驻足片刻,欣赏路边绽放的玫瑰。”但现代人忙碌得如陀螺打转,又有多少人曾放慢脚步,注意身旁美好的事物呢?朋友们,请暂停你的脚步,去帮助那些不幸的人。

 

 

 

恩惠没有大小的区别

 

世上的每个人都会感恩的。只是这些感恩是如此内敛,如此绵长,如此深藏不露,以致粗心的我们,常常在不经意之间忽略它们的真实。每当你得到一个美好恩惠的时候,你都应该借此机会培养自己的感恩习惯,这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要长久地、持续地心怀感恩。

 

    有一个女孩的经历让我们想起了这些绵长的感恩……

    在笔者读中学时,班里有个名叫金龙的男生,此人的名字起得富丽堂皇,可品行却是一塌糊涂。他有点“斗鸡眼”,眼睛总像是在凝视鼻尖的正前方;头发理得极短,根根竖起;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差。当时,他最大的特点,一是穷,穷到非拖欠书杂费不可;还有就是爱打架,谁冒犯他,他就抡拳头。有时他也打输,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的腮帮子被打肿了,顷刻间一张脸胀大了一圈,像猪头。

    那时我是个胆怯的女孩,我和金龙几乎没有什么交往,我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去招惹金龙这样的首恶分子,甚至连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

    有一天,正好轮到我值日,却发现金龙捂着肚子坐在椅子上。我放慢打扫的速度,故意看着窗外,隔了一会儿,忽听“哐”的一声,他竟然跌坐在地上,牙齿将嘴唇咬出血来。我不得不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只是痛苦地摇头;我拿出手巾给他擦血,他没接,只用手背在嘴上不停地抹来抹去。

    这件事发生之后,我才知道他肠子有病,有时会疼昏过去。可是,他不想让贫穷的父母担忧,从不对家人言及,每次发病都是靠自己的免疫能力,慢慢地,痛苦地挨过去。

    不久,班里排演大合唱,准备国庆节全体上台演出。教师规定每人准备白衬衣蓝裤子,可金龙说他不参加。知情的人说,那是因为他没有一件白衬衣。到了演出那天,大家都觉得少一个人不好,于是我就出面向邻班的男生借了一件白衬衣交给金龙。金龙先是推让,面红耳赤,最后还是不好意思地接受了。

    演出结束后,金龙将衬衣还给我,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工工整整,就像一个非常斯文的男生,这令我非常惊喜,忽然感觉他并不是那么可恨。

    可是不久,班里就传出闲话,说金龙在他的小本子里记着我的名字。有人说那是个黑名单,上了那个名单可能要挨拳头了;也有人说,金龙喜欢谁,就会把谁的名字记下来。

    这两种说法对我来说一样可怕。可直到毕业,金龙都没来找过麻烦,弄得我倒在心里藏了个谜团,甚至又恢复了冷淡的态度。

    许多年以后,有一次我在闹市与金龙相遇。这时的他,已经是个沉稳、温和的父亲了,说起当年的生活,他忽然说:“你的名字也在我的名单册里……”

    我惊讶得几乎叫出声来:“为什么?”

    他说到现在他还保留着那个名单,那里记的是帮助过他的人的名字。他不擅言辞,但他用他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深藏于心的感谢和敬意。

    也许,人骨子里都是记情的。

    有一个女孩,家境贫寒,眼看要挨不过去了。这时,社会送来了关怀,她的同学也慷慨捐款捐物。她将同学们的赠物放在箱中,舍不得动用,说是每天打开箱子看一遍,想到周围有那么多的关怀、爱心,就忍不住喜极而泣。她要永久保存它们,这是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还有一位学音乐的年轻人,很有才华却总是怀才不遇,四处碰壁,有一次他遇上一位音乐大师,大师认为他有天赋,就给了他一张名片,并在上面写满赞扬的话。那年轻人从此敲开了音乐殿堂的门,步人成功。后来,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把那张名片带在身边,一来表示永不忘知遇之恩,二来提醒自己要成为一个仁爱的、关怀他人的人。

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原凉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

 

 

给别人以尊重,就是莫大的施恩

 

不会尊重别人的人,也必将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更不会取得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若想取得成功,就少不了他人的帮助,而他人的帮助需要以尊重他人为基础。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而战无不胜。

 

    小张是幸运的,到哈佛读研究生的第一年,他得到了全额奖学金,这可以让他一心一意地念书。但第二年就没有那么惬意了,只好向校方申请助教奖学金,即替教授打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递了表格后,小张心中就七上八下地等候消息。

    几天后,小张便收到一封校方公函。他打开一看,顿时愣住了。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一定有人捉弄他,这封信一定是假的!信的开头竟然尊称小张为“阁下”(Sir),而不是一般的称呼“先生”(Mister)。要知道,当时小张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二年级研究生,写信人代表高高在上的哈佛大学校长及校董,叫小张“先生”,已经受宠若惊了,怎能担当得起“阁下”的尊称?

    紧接着,第二句话也极其离谱:  “我恳切地告知您,校长及校董开会后,决定聘请您为助教……”等等.“我恳切”原文是“I beg to”,一般是居下对上的口气。这样的谦恭,让人如何消受得起?

    最让人吃惊的是信的落款,竟然自称为“您顺从的仆人(Your obedientservant)”,这更是匪夷所思了。

    当小张看完信时,心想一定是哪位学长跟自己开玩笑,炮制这样的信来寻开心。但是,看看信纸信封都是正式校方用笺,又觉得不像作伪。可是堂堂的哈佛校方,会对默默无闻的学生如此宠语相称吗?难道自己是在做梦? 

    历史上,有许多像三顾茅庐、折节求贤的记载,但是被邀请出山的,都已盛誉卓卓,寂寂无名的小人物绝对不会受到这般礼遇的。虽有像战国四公子孟尝君这样的人,鸡呜狗盗者都可以来门下做食客,但主人还没有谦卑到自称为佣仆的地步。如此说来,难道这些对人谦恭的词句,是这座高等学府的传统?

    于是,小张向一位读文科的学长请教。他告诉小张,以仆人自称的做法,在一两百年前西洋公文书信中,倒是常有的,不过以此用在给学生的信中,却并不多见。想必是校方有意沿袭古风,以表尊师重教,难得的是连学生助教,都一视同仁。

    第二天,小张怀着带几分胆怯和猜疑的心情,去国际留学生中心和人事处查询。结果出人意料,校方肯定这封信果然货真价实。校方还介绍说,做了助教,有薪可支,学费全免,甚至可以成为教授俱乐部会员。小张觉得这些福利虽然重要,但那封礼贤下士的信,才是最珍贵的奖励。当时小张许下一个愿望,如果将来成为富翁,一定捐巨款给学校。

    从那以后,这封信就一直挂在小张办公室的墙上。惭愧的是自己没有变成大富翁,毕业后兢兢业业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每年只给母校寄去微薄的心意,但是小张很高兴看到有许多校友大笔献金回馈母校。小张想,他们必定也接到过类似的信函,或身受过相似的礼遇。

看着这封信,小张常常提醒自己,对他人要以哈佛校方为榜样,尊重他人,待之以礼,希望一封类似“顺从的仆人”的信,也能一辈子挂在他们的心上。

    下面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真实故事:

    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女人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来。她不停地跟男孩在说着什么,似乎很生气的样子。不远处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专心地修剪灌木。

    中年女人忽然从随身挎包里揪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一甩手将它抛到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老人诧异地转过头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女人也满不在乎地看着他。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慢慢走过去拿起那团纸扔进一旁装垃圾的筐子里。

    过了一小会儿,中年女人又拿出一团卫生纸扔到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老人仍然沉默着,再次走过去把那团纸拾起来扔到筐子里,然后回原处继续工作。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卫生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就这样,老人一连捡了那中年女人扔的六七团纸,但他始终没有因此露出一丝不满或厌烦的神色。

    “看见没有?”中年女人指着修剪灌木的老人对男孩说:“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跟他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又卑微又低贱的工作!”

    老人放下剪刀走过来,镇静地对中年女人说:“夫人,这里是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我当然知道,我是‘巨象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工作!”中年女人高傲地说着,同时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一下。

    “能把你的手机借我用一下吗?”老人沉吟了一下,慢慢地说。

    中年女人极不情愿,但还是把手机递给了老人,同时又不失时机地教育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了连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一定要努力啊!可不能像他一样没出息!”

    老人打完电话后,礼貌地把手机还给了妇人。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人连声应并马上照办了。

    老人走到小男孩跟前,用手抚了抚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说完,老人撇下三人缓缓而去。

中年女人完全被眼前骤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她认识那个男子,他是巨象集团主管任免各级员工的一个高级职员。

“你……你为什么要对这个老园工那么尊敬呢?”她大惑不解地问。

    “你在说什么啊?老园工?他是集团总裁詹姆斯先生!”中年女人一下子瘫坐在长椅上。

  常怀一颗感激的心,感激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激土地给我们粮食,感谢阳光、雨露。感谢亲人、朋友,这个世界将在你的眼里更美好,而你自己也会收获更多的亲情、友情、爱情、快乐。

为人处事,给别人以尊重,就是莫大的施恩!

 

 

真诚待人,及时行善

 

人会一直顺利,没有人能永远高枕无忧。当你失败时,还有没有愿意帮你的朋友?做一个好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留一条防万一的后路。你做过一件坏事,可能要付出十倍的代价;同样地,你做过一件好事,也许会有十倍的回报——这就是利息。

 

    警局快下班的时候,一对年轻的夫妻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登记户口。从他们递上来的资料里民警看到孩子姓名的后两个字是“行善”。“这名字很特别啊!”民警抬头向他们笑笑。

    “是的,很特别,而且这名字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那个男人说,“因为我们——我是说,我、我的妻子,和我们的孩子,我们三个都是‘6·22’海难事故的幸存者。”

    时间回到2002年6月22日,浓雾弥漫在海面上。他和妻子坐上曾坐过多年的“榕建号”客轮。那天,准载100人的客船实际承载了200多人。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死神正伸出狰狞的双手逼向他们。

    终于,过重的船身骤然倾覆。那一瞬间,他的大脑也如当时的场面一样混乱。他的耳边充斥着惊慌失措的哀嚎、尖叫和哭泣。他看到许多双绝望挥舞的手,和渐渐随着水流沉浮远去的头颅。他根本来不及细想究竟发生了什么,只在一种求生本能的驱使下奋力划开水流。当他筋疲力尽地爬上岸仰面朝天喘着粗气的时候,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那不会游泳的已有孕在身的妻子恐怕早已……

    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河流里飘来什么,好像是一个女人。还在不停地扑腾的水花表明那个人还活着,并且正在努力地求生。他已经很累了,差一点就会虚脱,但“救人”的念头还是强烈地占据了上风,他再次跳了下去。

    当他好不容易把那女人拖上岸时,他虚弱得已睁不开眼睛。两个人就这么水淋淋地躺着。不知是过了多久,昏厥中他听到喧闹的人声,是救援的人们过来了。他被人家扶起来,出于好奇心,他忍不住去望了他救的那女人一眼,这一下他惊得“蹭”地跳起来——那个也同样睁着一双惊慌的眼睛望着他的女人,她竟然正是他的妻子!世界忽然死一般寂静,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停止了流动……突然,两个人抱头痛哭!

    “假如……”民警正要插嘴,那个男人劫住了话头:“你是想问,假如那时我侥幸自保后没有救人的话……”

    人们都沉默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答案。可这答案,却维系着两个至亲至爱的生命!一念之差,得与失又是如何分明啊。

“老天有眼,助人者天助之。所以我们给孩子取名‘行善’。我们要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放弃哪怕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善的机会。”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

    一只狐狸惊慌失措地跑进一个村落,长途的奔跑让它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四肢发软、狼狈万分。一只鹦鹉见了它,便问道:“狐狸先生,您这是怎么啦?”狐狸一脸惶恐地说:“后……后面有一大群猎犬!它们在追我!”

    鹦鹉听了着急地大叫:“哎呀!那你赶快到村口玛丽大婶家里躲一躲吧。她人最好,一定会收留你的。”狐狸一听,说:“玛丽大婶?不行,前两天我还偷了她的鸡,她不会收留我的。”

    鹦鹉又说:“没关系的,你可以去休斯大爷家避一避。”狐狸却说:“休斯大爷也不行,几天前我偷吃了他孙女养的金丝雀,他们一家正痛恨我呢!”

    鹦鹉想了想,说:“你去投靠杰佛逊大夫吧,他是这村里唯一的医生,非常有爱心,一定不忍心看你被抓的。”狐狸尴尬地说:“那个杰佛逊大夫呀?上次我到他家里,把他存的肉片给吃得一干二净,还把他院子里种的郁金香给踩烂了……我没脸再去找他。”

    鹦鹉没办法了:“难道这个村里就没有你可以投靠的人了吗?”狐狸回答:“没有,我平时可没少害他们啊!”鹦鹉摇摇头,说:“唉,那么我也救不了你了。”最后,这只平日里耀武扬威的狐狸,被猎犬给抓住了。

    你待人的方式,将决定你失意时别人怎样待你;你失意时别人怎样待你,也决定了你的失败究竟是一败涂地还是有惊无险地平安过关。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南通站 nt.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