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恩之所以能够在《常识》的基础上激发浩大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就在于他把学者茶杯里的风波演化成了一场浩大的社会革命。这一点约翰·洛克和托马斯·霍布斯都没做到,他在写《利维坦》的时候完全像王党分子卖乖。
潘恩在《常识》陈述了这些东西,要谈的问题是什么呢?第一他对英国如此盘剥殖民地表示愤慨。迈克尔·曼写的《民主的阴暗面》里面也描述了这一段历史,当时北美殖民地的三波人对英国作为宗主国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殖民当局受英国委托收税,分一杯羹,忠诚度是最高的,跟殖民地人民和黑奴都没什么共同语言。
第二波是殖民者,是最悲壮的,殖民者大多数是在英国混的不行的中下层人士,横渡大西洋想发财,想发现社会向上流动的路径,结果英王征重税,所以特别想反抗,这些人一方面是英国失败者的后裔,另外在美国是殖民拓展的人士。殖民拓展的人士能够吃苦耐劳,根本没有反抗精神,更关键是觉得反抗无门,他们并不是想造反,只不过殖民者在破产边缘了,觉得自己无法生活下去的人,他们想造反,但是发现没有出路。
而黑奴,恰恰又是殖民者残酷剥削的,殖民当局剥削殖民者,大鱼吃小鱼,结果黑奴反过来为了反抗殖民者,他们跟殖民者当局勾结在一起。所以迈克尔·曼说美国开国四个总统都应该以反人类罪起诉,美国革命的组织者都是殖民者,殖民者在反抗殖民,在反抗英国母国的高压统治。其实北美尽管一直受到英国母国的压制和殖民当局的压制,但大家都不想去冒险和母国打一场战争。
因此,潘恩在《常识》里申诉社会一定先于国家,国家是为社会福利的改善而成立,因此“政府好的时候可能祸害人类,如果坏的时候是人类最大的祸害”,这个是他的名言。大家知道潘恩在英国已经混不下去,有的人甚至说以奴隶身份到美国去了。因为他在英国混的时候,跟当时美国驻英国代表富兰克林混在一起了,尽管他没有受到太多的教育,但是是一个“民科先锋”,他特别努力做实验和科学知识,富兰克林非常热情的开导潘恩学习。潘恩混不下去了又去找富兰克林,说我们是忘年交,富兰克林就热情洋溢地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潘恩到美国去找他一个发达了的亲戚,虽然没有找到这个亲戚,但是很多人看富兰克林给他写推荐,于是他很受欢迎。
他加入一个杂志社成为编辑,特别会写杂志和报纸的煽动性文章,这种情况下他把当时英国压榨北美的情形,以夸张的文学笔调表述给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潘恩极大地挑唆说英国政府太恶劣了,你们受这种政府的压榨,简直是羞辱人性,美国中高层阶级就抗不住面子,原来不想反抗想合盟就是羞辱人性,潘恩顺势推出结论——造反。
造反这个结论容易得出来,实际上投入造反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造反往往要搭进身家性命。殖民者虽不能如意的赚到大钱,但是起码身家性命不能搭上,殖民当局更是如此。华盛顿在《常识》写作前根本不想跟英国闹翻,想委曲求全。但是造反形成共识的时候,就觉得没有希望。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互相拆台,从来没想到联合起来,哪一个州都没想过能和强大的母国抗衡。
潘恩就说,你们不要怕,战争最重要致胜法宝根本不是武器,而是人的团结。如果这些殖民地团结起来,那是打得过的。加上莱克星顿偶然一枪,激发了北美人民的愤慨,你讹诈我就罢了,你还对我开枪。结果潘恩的煽动一下让北美的局势风起云涌。
《常识》潘恩其实讲的是已经成为当然之理的共识,不是原创,是理论上的尝试。茶杯里的风波与一个正在激荡的革命紧密的扣合起来,将北美革命这个历史的大幕给掀动起来。
面对僵持不下的美国革命,潘恩又撰写了更脍炙人口和鼓舞人心的《美国危机》。
《美国危机》长达13篇之多,第一篇最动人心魄。在《美国危机》里,潘恩一再强调,对人的天赋权利来讲,起来造那些天生把人分为国王和臣民两类人的统治者的反,完全有绝对取胜的理由。而且他说,对于自由本身来讲,自由得来一定要十分不易,人们才知道珍惜自由,统治者恩赐的自由就不珍惜。所以潘恩特别鼓舞美国人,我们为争自由又如此不易的一个过程,那是上帝赐给我们必然的人生经历。
所以潘恩一定要强调,能够为建立自己独立国家而寻求为宝贵的自由而献身成为最值得敬畏的人们,一定以北美殖民地战胜宗主国作为君主专制强迫压迫而告终。果不其然写《美国危机》13篇的时候,美国革命取得胜利,一胜利之后他很萎靡,没事干了。
潘恩的本事首先表现在以笔作为战斗的武器,他不是武装的革命,他是革命的武装。
到后来特别强调,潘恩的笔和华盛顿的剑两者结合起来才是美国革命取胜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当然潘恩明显带有自美的感觉,以至于美国革命之后他写信跟几任总统要求待遇的时候十分自负。美国人后来还赠送潘恩几百亩的农场,在他混不下去的卖掉了61亩农场,至少是生活有保证的。
潘恩最重要的工程之一,是以《常识》为纽带,将观念与实际结合起来,让不满演变成革命,让革命变成原则。这是18世纪大多数启蒙旗手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