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ME企业竞争力的模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即客户获取和价值提升(Client)、管理运营的效能(Management)和员工的素质与能力(Employee),而在这三个要素中,客户的要素是最为可变的,管理模式的因素是最容易被复制的,最不容易被复制和具有可持续性的,就是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员工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以期提高员工的绩效和价值贡献,员工不仅被视为企业的核心资产(Core Asset),更被看做是核心资本(Capital),企业要不断的让人力资本得以保值和增值。
而员工与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就是员工的培训,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的经历和资源日益增多,但最终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管理上的理念和方法还不够成熟,经常会陷入10大陷阱:
陷阱1:培训目标的误区
企业员工培训大致可分为专业类培训和素质能力类培训,专业类培训针对的是与岗位工作紧密相关的行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等,由于其与工作本身的紧密关联性,更容易得到企业的重视,也往往成为企业培训的重点,专业能力是一种实践性的能力,适用范围较窄,决定的是员工目前能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而真正决定员工长期职场竞争力的是员工的综合素质与职场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能力、职业心态和自我激励等,这些因素是决定员工绩效的根本因素,但却往往被企业培训管理者所忽略。专业能力决定了员工会做和能做,而综合素质与能力(职商)决定的是员工能否变得更为卓越和优秀。企业过于专注专业能力的培训,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培养了能做会做的技能型员工,无法培养优秀的人才。因此,企业的员工培训,应将目标定位为打造高素质高绩效的人才,而不是打造只具专业性的技能型员工。
陷阱2:实施主体的误区
误区1的存在,导致很多企业的培训专注于专业性培训,因此企业更愿意在内部进行培训讲师的挖掘和培养,并进行培训的整体管理,而在人力资源管理的6大模块中,员工培训实际上是最为独立和专业化的,培训管理涉及到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实施管理和跟踪提升等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管理工作,而大部分企业负责培训的只是1-2名培训专员,无论从专业度上还是时间精力上,都无法保证培训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企业应该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充分发挥第三方培训机构的专业性优势,把握好培训的主导行和方向性,实现优势互补,真正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陷阱3:需求定位的误区
培训课程的设计和选择,出发点在于培训需求的精准定位,而这恰恰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培训管理中的短板。培训需求定位如同医生看病问诊,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而大部分企业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在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什么地方有问题就做什么培训,无法对问题的本质和根源进行分析和定位,自然无法提供体系化的培训解决方案。
需求定位的最主要的陷阱,体现在企业对培训需求挖掘的管理上,大部分企业的培训需求挖掘方法和手段单一且不科学,往往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的的方式。科学的培训需求挖掘,需要建立在企业战略和业务分析的需求之上,真正实现业务导向的培训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采取问卷、行为事件访谈和业务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精准定位,才能确保正确的培训方向和目标,确保培训符合企业发展和业务的实际特点。
(未完待续)